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专访约印医疗基金 · 郑玉芬:民营医院发展将迎来「黄金十年」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8-22 20: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对标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中国医生的价值被严重低估,随着市场机制的成熟,优质医师流向民营医院是必然的结果。


中国百姓时常抱怨看病难,是因为大家习惯了将小病寄希望于三甲医院,实际上80%的疾病,在民营医院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中国百姓时常抱怨看病贵,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医院一个全科诊所,问诊10分钟医生就收取100美金诊费,还不包括开药的费用。相比之下,中国医生每天做着高强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国内公立医院医生问诊挂号费涨价后50元,医生这么多年职业的积累,价值是远远被低估的,这种付出与收获是很不对等的。


从商业本质来看,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用健康的体制,保障链条中的每一个利益相关方。但如果医生的价值被持续低估,优秀人才将不愿意继续扎根在这片土壤。


公立医院改革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势必会造成不小的风波,并面临重重阻碍和压力。通常情况下,政府可能会另辟蹊径,将民营医院打造成公立医院的得力帮手,用新体制释放人才活力,使民营医院聚拢优秀医生,一方面缓解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同时还可将促使医生的薪酬体系走向合理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国家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就是想让医生从公立医院中解放出来。未来优秀医生将通过自主创业、多点执业,或是跳槽等多条路径走进民营医院。


比如,今年2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文件明确规定,将医师执业地点由「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修改为「省级或者县级行政区划」。医师「一次注册、区域有效」,可以在多个机构执业。


同时,也修订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款,一方面取消「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限制,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专业优势,调动医务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医疗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前,因政策制约,公立医院垄断优秀人才,制约着民营医院的发展。随着政策开放,在「得名医者得天下」的市场规律下,民营医院有望通过吸引优质医生取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若民营医院形成一定的气候和影响力,有望倒逼公立医院改革。


今天的时点,令人回忆起十年前体检业爆发前的时点。当时国家出台一项重大政策规定企业每年为职工安排一次体检。这意味着中国体检业将得到迅猛发展,市场空间也被打开。当时,我们抓住这波政策红利,做了全产业布局,投资了像爱康国宾这样的优质项目。今天又是一个临界点,民营医院值得我们做未来5-10年的长远布局。



2

约印的投资逻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