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酱油哥张夫子
凌晨聊教育,晚上侃经济,助你意识觉醒,身体先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话沈阳  ·  知名机构被曝跑路!沈阳门店已关闭! ·  19 小时前  
话沈阳  ·  知名机构被曝跑路!沈阳门店已关闭! ·  19 小时前  
桂林头条  ·  厉害了!桂林高中生被牛津大学预录取 ·  昨天  
桂林头条  ·  厉害了!桂林高中生被牛津大学预录取 ·  昨天  
德州日报  ·  事关假期补课!德州市教育局重要发布 ·  2 天前  
笛扬新闻  ·  恭喜!柯桥这13位老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酱油哥张夫子

2024年,新出生人口预测为882万!

酱油哥张夫子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12-03 19:0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人口变化,特别是新生儿数量减少的趋势及其影响。文章提到了非官方消息称今年上半年新出生人口有432W,而联合国人口司预测2024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为882W。文章还提到了人口变化对教育、房地产、消费、贫富差距、高考、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生儿数量减少

文章指出,按照当前趋势,未来育龄妇女将会以每年300W-500W的规模递减,生育趋势几乎不可能扭转。预计2024年新生儿数量将介于850W-900W之间。

关键观点2: 准妈妈减少

文章强调,现在及未来育龄女性的基本盘正在降低。尤其是20-34岁之间的女性,他们是生育的绝对主力,但人数正在减少。

关键观点3: 学区房问题

新生儿减少的首要挑战是未来学区房估值体系的重塑。整个房地产市场会因为人口问题面临大洗牌。

关键观点4: 消费变化

具备消费能力的群体已经不生,这导致大众消费下滑。中产的自我消费抑制和被动阶层下滑,再次助推贫富差距两极分化。

关键观点5: 人口大逆转的影响

自2022年开始,中国出现人口减少并开始加速。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预测,未来许多行业将面临洗牌和重塑。

关键观点6: 新生儿减少的积极影响

文章也提到新生儿减少的一些积极影响,如高考竞争减缓、职业选择更加多元、社会压力降低等。


正文

这两天看到两组消息。


一个消息是,非官方消息称今年上半年新出生人口有432W


另一个是,联合国人口司预测2024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为882W


下面是公众号“都会计”整理的《世界人口展望2024版》中国人口预测数据表。



2023年,联合国人口司披露中国新出生人口数据为890W,我们最后公布数据是902W


虽有接近12W的统计差异,但也算是相对精准。


2024年,大概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出生人口数据的最低点,同时也是未来总人口的最高点。


咱作为教育领域天气预报,之所以密切关心人口,那可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因为,至少有三个方面跟老师的现在和未来息息相关:稳定,收入,退休(金)。


妇产科、儿科虽然也受冲击,但人家一来人数不多,二来有专业壁垒。


不管咋说,我们都要警惕并思考新出生人口减少及其带来的蝴蝶效应。


………


1.新生儿数量。不出意外,2024年新生儿数量将介于850W-900W之间。


按照当前趋势,未来育龄妇女将会以每年300W-500W的规模递减。



生育趋势几无可能扭转,900W都将是我们未来不得不面对的天花板。


有人提醒龙年会有生育小高峰,也有网友回怼龙年生的那都是“龙民工”。


聊孩子那就绝对离不开妈。


2.准妈妈减少。20-34岁之间的女性是生育的绝对主力。


但现在及未来育龄女性的基本盘,正肉眼可见的在降低。


1990年至1999年,年均新生儿2100万+。

2000年至2019年,年均新生儿1600万+。


2020以来,已经降到年均新生儿1000万+。


最有多子多福想法和动机的60后、70后、80后妈妈们已经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现在就看00后们到底接不接这接力棒。


3.沦陷学区房。新生儿减少的首要挑战就是未来学区房估值体系的重塑。


最近好多朋友跟夫子咨询学区房问题,不过买之前,要想好怎么卖、谁接盘。



不光是学区房,整个房地产市场都会因为人口问题未来面临大洗牌。

围绕房地产相关的所有家居、装修、电器等等都会面对消费大下降。

房地产市场未来必然面对极少区域“北上广”,绝大区域“是鹤岗”。

4.消费新变化。新出生人口减少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具备消费能力的群体已经不生了。


2%的群体掌控着至少80%的社会财富,但他们消费不是私人订制、限量,就是品质极佳、稀缺。


而对大众消费有决定性贡献的20%财富群体,哪怕想要去消费也有心无力。


昨天文章夫子聊过,自打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娃,看了病。


你满脑子只会想着开源与节流。


中产的自我消费抑制和被动阶层下滑,再次助推贫富差距两极分化。


5.人口大逆转。自2022年开始我们出现人口减少并开始加速。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世界人口展望2024版》:


预计2030年前后,总人口将跌破14亿。

预计2045年前后,总人口将跌破13亿。


预计2045年至2050年之间,年死亡人口将达到年出生人口的2倍及以上。


很多行业也将面临洗牌、重塑。


………


当然,新生儿的减少也不全都是坏处。这可能意味着“小龙马”将成“金宝宝”。


未来的孩子们也可能有着别样的美好。


1.稀缺新生儿。泛滥的时候没人管,只有稀缺才值钱。


夫子欧洲留学时候,就碰到一例新生儿变得金贵的例子。


一名当地经商的中国人因病离世,他不到三岁的孩子领到一笔抚恤金,每月还有六七百欧补贴,直到自己长大成人。


未来,你的孩子,爹妈不养国家养,这事绝不是空想。


2.高考不内卷。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高考,已经完成普及高等教育的重任。


00后、10后爸妈走上历史舞台,他们有着完全不内卷的想法和不鸡娃的心态。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相较于高考,在新时代和二次元中长大的他们更关注快乐成长、心理健康。


3.职业更多元。执着于考公考编上岸不再是年轻人心心念念。


未来的年轻人更追求快乐主义、理想主义、实用主义、现实主义。


彼时,我们也会追求那些诸如煮饭仙人、寿司之神、厕所之神等等。


主打一个从现在的考编上岸,到未来的工匠精神。


4.出海求破局。总有人会发现,一旦走出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也不一定就非得纠结在这一亩三分地,毕竟,我们都是地球的孩子。


从非洲到美洲,从东南亚到南北欧,到处都是同胞们打拼的身影。


有时候就是这样,想法一换,年薪百万。


在出海中寻找破局,没准儿生活就能还你一个惊喜。


5.啥都更简单。新生儿减少的好处其实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新生儿减少,资源环境压力大大减轻,教育资源分配也更加均衡。


新生儿减少,房价、房租双双都下降,年轻人买房成本大大降低。


新生儿减少,劳动力减少,用工成本增加,普通人收入增加,普通人的幸福指数也在增加。


新生儿减少,矛盾摩擦降低、竞争压力降低、内卷极度减少,都开始追求心灵自由、宇宙星空。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失去了才能大力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