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此稿引起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重申坚决制止向军队乱摊派,特别提出:全国桥梁、隧道、公路、军用车辆均免费通行。随后,报社派出多路记者追踪报道全国公路、桥梁军车免费通行情况,促进了国务院通知精神的落实。当年两会期间,军队人大代表就此向军委领导建议,为解放军报社请功。
1991年1月1日
本报即日起改版。重点是改进新闻采写,改进版面编排。北京印点每周六和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出彩报,至年底出彩报64期。
1991年这次改版酝酿了半年。由总政群工部部长转任军报社长的祝庭勋、由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回到军报担任总编辑的杨子才,分别担任改版小组正、副组长,全社以处为单位深入开展讨论。改版方案一开头就点明当时版面存在的问题是:国防、军事宣传的报道面不广,深度不够,长稿多,信息量小,版面不够活泼,标题不够醒目等。改版方案提出改版目标是:更加准确、及时、深入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军委总部的指示精神,更加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部队和国防建设实际;凡重要节日,党、国家、军队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和每个周末出彩报,等等,共12条。
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开部务会,专题讨论军报改版方案;并下达通知,要求各大单位讨论军报改版方案,以传真电报形式反馈讨论意见。这在军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开门办报、全军办报的生动体现,对于调动全军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办好军报,有着深远的意义。
1991年启动改版不久,海湾战争爆发了。军报发挥优势,“隔岸观火”,连续发表《战争正在向第四代发展》《析美军对伊作战特点》《美军为什么选在夜间发起突袭》《电子对抗与战争主动权》等战争分析报道,《军事论坛》专版一举成名。是年《中国新闻年鉴》作为新闻改革典型经验予以介绍。
这次版面调整,变化最大、见效最快的是“图文并重”。军报改变以往照片只作版面点缀的做法,让照片成为独立的报道手段,照片上头版头条成为常事。1991年全年用照片3100多张,比以往年份增加了一倍,是首都各报中用照片最多的。在广东韶关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好版面评选中,军报版面获得中央级报纸唯一的一等奖。
1993年9月4日
经中央军委批准,即日起《解放军报》周末扩版,由原来的4个版扩大为8个版,其中五至八版为周末版,彩色印刷。7月31日和8月28日,曾推出两期周末版试刊。试刊第一期刊登本报记者对《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一书责任编辑的专访,此后分11期连载该书的部分章节。扩版后的周末版,设有《大视野》《独家报道》《名人溯踪》《我的一段情》等栏目,备受读者欢迎。
1991年12月,军报即创办周末版,作为报纸正刊宣传的有益补充和改进报纸可读性的一种形式,报道军营中的新人、新事、新道德、新风尚。到1993年9月,正式将周末版扩大到每周4个版,主要报道我军各行各业的专家名流、英雄人物;报道驻边防、海岛、高原官兵的生活;报道干部战士的业余生活和文体生活、恋爱婚姻、社会交际、子女教育;报道与国防、军事有关的科技新闻、知识、自然现象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官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