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但如果大量水分快速进入血管,就会导致血容量增多,血管承受压力变大,这让心脏的负担也会变大。
所以医生会警告心脏病患者,不能大量喝水或输液,以免心脏负荷过大而衰竭。
第二是包括钠、钾、钙、镁和氯等在内的各类无机盐,其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的渗透压稳定,保持酸碱平衡。
渗透压能帮助水分进入血管,让血管充盈,维持一定的血压,否则血管会变得扁平,血管中的血液则会四散到周围。
渗透压的总量由无机盐决定,叫作
“晶体渗透压”。
人体80%的晶体渗透压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来维持,而这两种离子主要来自食盐。
食盐的摄入应该适量,但现代人在饮食方面过于追求重口味,导致食盐摄入很容易过量,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众所周知,吃得过咸会导致血压升高。
这是因为钠离子摄入过量会导致血管渗透压增大,使得大量水分进入血管。
同时吃得太咸人就会口渴,补充大量水分,引发血容量进一步升高,此时心脏的负荷就会增加,也就是收缩前需要承受的压力变大。
为了克服这个额外的压力,
心脏就需要更多的力量来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而且血容量长期过高,意味着血管里的血液变多,它们不断冲刷血管壁,很容易导致血管壁内皮受损。
此时血液中的各种物质以及血管壁间的细胞,就会自发地去修补这些破损。
形成局部血栓,导致血管管腔狭小,影响身体远端的血液供应。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些沉积物从血管壁上脱落,就会跟着血液循环在血管中四处流动。
从粗血管流向细血管,最后堵塞住细小的血管,让这部分血管控制的区域因缺血而坏死。
就像脑梗,往往就是因为心房附壁血栓脱落,堵住颅内血管导致的。
第三种对血管造成影响的成分是血糖。
如果人体长时间摄入高热量饮食,同时又缺乏运动或长期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就有可能引发高血糖。
此时血糖会和人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结合,产生一种非常有害的物质,引发身体组织的炎症。
还有,当血管内的血糖浓度变大时,人体的血液也会变得越来越粘稠,流动速度也会越来越慢,会在较小的血管里发生堵塞,或者形成血栓。
该处的器官组织因为长时间无法得到血液和氧气的滋养,慢慢地也会坏死。
第四种对血管有破坏力的血液成分是血脂。血脂过低会让血管壁失去弹性变得脆弱,一旦情绪激动或血压升高,血管就容易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