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另一方面,对外积极开拓。
4
月
14
日至
18
日,习近平主席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并同三国共签署
108
份合作文本。
4
月
11
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与此同时,近期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连续会谈欧盟、东盟,讨论应对美国“对等关税”等问题。
因此,本轮国内政策早已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留有“后手”,后续更加有力的宏观政策有望进一步落地对冲外需压力,包括择机降准降息、“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
财政刺激加码、进一步加大扩内需促消费力度等。
其中,对于资本市场,近期市场动荡中,国内各方积极、及时地应对,为市场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底线。
4
月
18
日国常会明确提出“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前特朗普关税落地的动荡中,中央汇金明确自身“平准基金”定位,监管层、官媒也集中表态呵护。与此同时,多家央国企集团、上市公司也公告并实施了增持、回购。根据我们的测算,此前
4
月
7-8
日动荡之际,股票型
ETF
共流入
1670
亿元,速度超过
2024
年
2
月和
2015
年
7
月时规模。本周市场波动中
ETF
继续大幅流入,其中
4
月
16
日净流入约
266
亿元,
4
月
18
日又净流入超
100
亿元,成为市场重要的支撑力量。
而中长期,当前无论是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潜在增量政策储备,还是适应了上一轮贸易冲突后的出口结构优化,以及市场在心理上做好的准备、尤其是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科技突破对于信心的强化,
相比
2018
年骤然遭遇贸易战
,本轮对于外部不确定性的应对将更加具备信心和底气,市场也将更加“以我为主”:
一方面,国内因素仍是决定A股走势的核心矛盾。与2018年“内外交困”的宏观环境不同,当下国内正处于内需接力、科技突破的阶段,将成为我们应对外部压力的信心来源。
2018年市场大幅下跌,中美贸易冲突固然是一大拖累,但国内经济基本面恶化、政策聚焦“防风险”、“去杠杆”才是市场下跌的主因。而本轮来看,随着去年9月以来宏观政策基调转变、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内需已在逐步接力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年初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突破,更是外部封锁下国产替代的最佳例证,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应对外部压力的信心来源。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上一轮关税冲突后,中国企业积极寻求出口目的地的分散,叠加部分产品在全球出口市场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我国当前面临的出口环境已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