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人说,“沈南鹏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聪明的气息”,沈南鹏的确聪明,但聪明的人太多,能把自己看透的人太少。很多人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很明显,早已功成名就的沈南鹏绕过了这个坑。当然,绕坑的过程是和时间博弈的故事。
在数学竞赛上斩获无数大奖的学生时代,沈南鹏被周围人捧为“数学天才”,成为数学家是他的目标。上海交大毕业后,他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继续深造。可以肯定的是,沈南鹏在那里遇到了更多的竞争对手,原来自己这个“数学天才”也没那么厉害。后来,
耶鲁大学商学院
出现了沈南鹏的名字,这一次,他找到了把数学天分和极强的思维逻辑组合运用的最优方式。
现在看来,沈南鹏的目标一开始就不是什么数学家,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扬长避短,寻找最擅长的事、最擅长的领域,
给勤奋提供一条捷径
。
23岁那年,在收到十几次面试失败的通知后,沈南鹏找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花旗银行接纳了他。但在1994年以前,沈南鹏在花旗银行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会担心不能融入、担心失去工作。
在残酷的环境中,沈南鹏像个饥饿者,时刻提醒自己进入角色,哪怕只是增加一颗袖扣。
成为投资人后,沈南鹏身上的这种特质愈发明显。
“作为领导者,我们没有选择。”
沈南鹏表示,“因为我们是风险投资人,是私募股权投资人,我们只能逼着自己不断思考,三年、五年、十年以后的行业发展会怎么样。”
1999年,硅谷的烟花很美,沈南鹏看到了绚烂背后的想象空间。
高级的聪明者不仅能看透自己,更能审时度势。
再急,也要保持长期贪婪
长期的贪婪者自然不会在某一光环下停留太久。
从投资银行董事到创业者,再到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三种角色转变,从成功到更大的成功,甚至让人感觉不到惊喜或惊讶,因为,这就是沈南鹏。
在三种角色中,人们更多记住的是,
创业者沈南鹏和投资人沈南鹏的成功
。比如,2003年和2006年,三年内将两家企业携程、如家送到纳斯达克上市,摇身一变成“大富翁”;带领红杉投资了300多个项目,包括阿里、京东、360、滴滴、大疆、美团点评、今日头条、唯品会等。但对沈南鹏来说,从投资银行董事到创业者,才是风险系数最高的一次转型,放弃年薪不止百万的稳定工作,沈南鹏说,这承担了99%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