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搞清楚了这件事,其他的事就好懂了,为什么我们开店要找一个好地角,很简单,好地角人流量大,当每天有一万个人从你的面馆经过时,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转化率,那也意味你有一百个客户,你若开在每天只有一百个人经过的地方,同样的转化率,每天只有一个人用餐,收入差距是一百倍。
当然,有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把酒酿到比别人都香,以致于让今天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客户能主动寻找,实在不容易,在产品上做到与众不同难度非常之大,英雄如乔布斯即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无法保证苹果长时间一骑绝尘,更何况如你我。
在“物”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对“人”的把握就成了关键,谁能接触到目标客户,谁就有更大胜算的把握,当然这里不是说物不重要,再强调一遍,在一个充分竞争、信息公开透明的市场上,大家在“物”上,也就是产品和服务商的差距
会很快
缩小,任何人都不可能有长时间的先发优势,
看看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发展脉络,这个道理再清楚不过了。
越来越多的时候,商家面对的是同样的或者至少是相似的“物”,此时,
判断一个商业是否成功,就要看能否将“物”卖给需要它的“人”,谁能用最快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将“物”的信息传递给“人”,将“人”和“物”连接起来,说服“人”去买“物”,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在“物”相同的情况下,“物”和“人”对接的竞争越来越加剧,任何既有的连接只会越来越贵。
在过去和现在,将“物”和“人”连接起来,靠的是“场”这个概念。商场、小店、超市,是线下的“场”,而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则是线上的“场”,有了“场”之后,“人”就能在“场”里找“物”,找到后,货比三家下单,完成了交易。
所以,也有人将商业的要素概括为
“人
、物、场”
,但是我觉得“场”只是一个特定时间段的产物,是一种聚合平台模式,未来,它将有可能被新的“人”-“物”连接形式所代替,这个黑科技就是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基于对用户过去历史行为的分析,预测他的需求和偏好,可以更便捷、更低成本地完成“人”和“物”的连接。
人工智能:连接“人”和“物”
当人工智能出现之后,商业的连接发生了新的演化,从过去的“人找物”,变成了人工智能下的“物找人”,人工智能的基本“人设”是历史总会重演,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搜索和使用痕迹,昭示着我们的爱好和需求,商家掌握了这个规律之后,就有可能将我们需要的“物”推送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