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标准化
中国标准的记录者,标准中国的推动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标准化

【头条】第一个中国品牌日,一起来听一段故事

中国标准化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10 16: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与德国专家的合作上,陈争鸣回忆起一件令他记忆犹新的事。“当时厂房条件也不是很好,从厂房上面掉下来一块水泥板,正好砸在这辆车的车顶上,车顶被砸坏了。我们请了一个公司里最好的钣金工的老师傅,把这个车的车顶给修复了,结果德国人说个车是框架结构的,表面上看仅仅是车顶变形,其实车的整个框架都受到了牵连,最后还是把这辆车给报废了。”德国人对汽车质量、标准的严格要求,另当时的中国人难以理解。“当时心里很抵触,不知道为什么德国人要这样。”陈争鸣说。


1984年10月,中德合资建立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协议正式签署。半年后,第一批国产化桑塔纳轿车下线组装,没想到的是,桑塔纳零件的国产化问题却成为众矢之的。


当时,一台桑塔纳轿车的零部件有1万多个,按照合同,国产零部件必须送到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总部,按照德国标准进行技术认证,否则就必须从德国大众进口。当时,中国只有3种零部件符合德国标准,分别是轮胎、收音机和天线。面对技术标准和认证水平的落后,上海大众方面无可奈何,只能选择进口德国的零部件。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只能支撑第一批桑塔纳零部件的进口,国产化势在必行。

坚持德国标准

被指责 “崇洋媚外”


然而,当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江南北时,很多企业却根本难以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更别说树立品牌了。对此,《亚洲华尔街日报》曾这样写到:“很多农民企业家几乎没有任何商业经验,他们不知道如何管理一家工厂,不知道如何做财务报表,不知道怎样才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