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分析沙龙
为您提供专业的商业模式、产品、数据、用户、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深度分析的信息网站!秉承“信息交流、深度分享”的理念,是为用户缩短获取信息途径,提升阅读质量的深度分析网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分析沙龙

薅“红包车”已成产业链,共享单车如何打响运营狙击战?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17 22: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除了用户增长外,通过利益设计唤起自愿参加车辆调度的生力军,也是单车品牌推出红包车的目的之一。 基于无桩和用户自由停放的共享单车,需要平台派出大量的运维人员把单车搬运至人员稠密区,来对抗单车流动的“潮汐效应”,而红包车正是品牌为了减少线下运营成本而采取的措施。


然而To C项目最大的问题是用户忠诚度不够,对价格较为敏感。只要一方挑起补贴战,其他平台如果不跟进,用户基本会被全部“洗”走。所以在摩拜之后ofo、小蓝车也在其App中上线了红包车,笔者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成为了两个平台以上的用户。


如此密密麻麻的红包车,对羊毛党来说就像是单车品牌发出的“人傻钱多速来”招呼。第一波单车羊毛党早已经盯上了ofo,其机械锁密码重复的bug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除了骑行免费外,他们还通过掌握固定密码而把单车以编号刷漆、刮损等形式据为己有。



一些贪便宜的市民是以多个手机账户扫街找红包车,通过物理位移单车来薅红包,“效率”相对较低;而职业化羊毛党则是通过批量购置卡商的手机号码开多个账户,并以手机虚拟定位器修改共享单车的移动地址,从而制造单车被骑行的假象,再批量操作上百个ID同时抢红包。


由于红包车推广活动上线后的金额一般设置较大,一些羊毛党足不出户就能薅红包数万元, 甚至于出现了一套专门薅共享单车补贴的产业链:羊毛党在“赚客吧”、“Thewolf”等平台前端收集信息、卡商在中端进行养卡发卡、黑客在后端定制化编写薅红包程序。


谁来拯救“红包车”?


UberCEO曾表示在一年亏损10亿美元,补贴战如同一场生死战。如今单车盗刷门槛更低,羊毛党更为猖獗,如果没有很好的反薅手段,平台会在市场开拓期就留下巨大的财务窟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