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向毅海外投资
赴美考察各投资品类,亲历数十家投资公司,向关注海外投资的朋友分享真实透明的投资讯息和心得,与成熟稳健的长期投资者并肩前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向毅海外投资

不可逆转!未来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比日本还要严重!

向毅海外投资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4-20 23: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0年之后青少年的比重基本上稳定了,相比之下老年人比重上升了,这个比重主要是从中间部分群体分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底下14岁变成中间群体的速度要远远慢于64岁变成老年人的速度。为什么14岁变成中间慢呢?14岁这个区间是恰恰生在计划生育严格的时候,基数少了,等到他们15岁变成劳动力的时候,转化就慢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早期生育率下降带来的。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势。


上图是三个年份人口金字塔的图,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每个金字塔由两个两个金字塔图叠加而成,一个是有边框的金字塔,另外一个没有边框但底色是灰颜色的。有边框的是现实的人口结构,灰色的是假定现在的参数发生变化之后的金字塔。如果出生率调高,假设每个人平均生的孩子多加一个,人口金字塔会怎么变?就看灰颜色的。我们发现即便是把出生率提高了,因为我们死亡率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看到老年人的比重、宽度越来越宽,而且底下基座也慢慢收窄,即便收窄到了2010年还是金字塔的形状。而有边框的实际人口金字塔,1990年开始底座严重被腐蚀,不太像金字塔了,到2000年、2010年金字塔变成了0形。


这三个图的对比可以看出 生育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和变化过程。

这些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原因。


人口老龄化有哪些后果? 四个视角:


第一个是养老负担;

第二健康负担;

第三是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第四是经济发展。


这四个视角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首先看养老。 老年人口抚养比就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15到64周岁人口的百分比。1953年这个数字是7.4,平均100个劳动力养7.4个老年人。这个比重快速的往上走,从1953年到2015年翻了一番,从7变成了14。



不仅人的压力大了,钱的压力也大了。上图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不可能完全反应态势,但是至少可以看出趋势。 从2005年开始往上走,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占比越来越高。

养老总体负担变重,地区跟地区不平衡也在加剧。像北上广如这几个地方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死亡比较低,生育率比较低,如果没有任何人口迁移,北上广应该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其它地区没有那么严重。恰恰是因为有了人口迁移给这些地区老龄化的趋势有一些缓解,没有那么严重了。



上图就表达了这个逻辑。里面每一个点代表中国的每一个省,横坐标代表65周岁以上户籍人口占的比例,假如没有人口迁移所占的比例,纵轴是外来人口迁入率,是正相关的关系。如果一个地方户籍人口老龄化非常高,同时这个地方也有可能迁入人口比较多,背后原因可能是这个地方老龄化高,但是经济发展好,所以吸引人过来。右图横坐标就是迁入率,纵坐标是常驻人口老龄化率。迁入人口比较多,那常驻的老龄化人口就下来了。 对于北上广这样的城市,人口流动可以缓解老龄化的趋势。


有流入就有流出,所以流出地区老龄化的趋势是恶化的。上图给每个省都标了颜色,颜色越浅,表示老龄化的程度随时间的变化越温和,没有那么激烈,甚至老龄化的程度还会下降。颜色越深的地方,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个地方常住人口老龄化率在快速上升。北京、上海、广东,沿海地区都是相对来说比较浅的颜色,也就是说它们的老龄化率随时间变化没有多么快速增加。但是看看说东北、西部、西南省份这些人口流出的主要区域,颜色非常深,它们常住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变化剧烈。这就是人口流动对地区的老龄化不平衡,造成了这样的趋势。

省与省之间的不平衡,除了人口不平衡之外还有养老支出的不平衡。人口净流出的省份养老的压力非常大,个别省份出现了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的亏空,当年收不抵支。举个黑龙江的例子。黑龙江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年结余,2010年当年结余24亿,2011年负12亿,2012年正3亿,2013年负14亿,2014年负106亿。


刚才是养老负担,再看一下 健康跟医疗的负担。


因为老年人口的比重现在越来越大,老年人越来越多。家庭、政府需要支付老年人医疗健康方面的费用越来越多。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比如说日常的行为障碍,身体部分或者全部的失能,从一开始的简单失能到后面的残疾,都会出现这些问题。再往下会有一些慢性病,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在老年人的比重比较高,比较难治,花钱也多。还有随着年龄增长慢慢会得的老年病,典型的阿兹海默症,失智症,在老年群体越来越严重。我们对健康的管理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成本和精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