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红杉资本年度大会上的AI创业市场洞察和预测,以及AI创业公司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文章指出,应用层是创业的价值高地,随着基础模型在应用层的竞争日益激烈,智能体经济的崛起和三大挑战,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等话题也被提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应用层是创业的价值高地
随着基础模型的发展,应用层竞争日益激烈,但机会仍然很多。优秀公司注重客户需求和技术发展,通过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复杂问题。
关键观点2: 智能体经济的崛起
智能体之间不仅交流信息,还转移资源、进行交易、相互监督。它们理解信任和可靠性的概念,拥有自己的经济体系。智能体经济的到来将改变个人和组织的思维模式,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和挑战。
关键观点3: 智能体面临的技术挑战
实现智能体经济需要解决三个主要技术挑战:智能体的持久身份问题、无缝通信协议和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智能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观点4: 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智能体经济的到来将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人们需要接受随机计算和管理思维模式的结合,以应对更多的助力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正文
我不太喜欢这张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某个虚荣指标,人们常用它来为各种观点找依据。不过观察到的现象是正确的,事情的发展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得多,但没多少人深入探究过原因,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从传播的物理原理来看,只需要三个条件:
人们得知道你的产品,得想要
你的产品,
还得
有能力购买你的产品
,
就这么简单。云转型刚开始的时候,根本没人关注。Benioff(Salesforce 创始人)不得不采用疯狂的游击营销策略,才能吸引到别人的注意。
AI 则大不相同。2022 年 11 月 30 日,ChatGPT 发布,全世界都开始关注 AI。中间这栏数据显示的是 Reddit 和前身为推特(Twitter)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总数之和。云计算转型开始的时候,这些平台还不存在,移动互联网转型开始的时候,它们也才刚刚起步,如今这些平台的用户总数在 12 亿到 18 亿用户之间。
这虽然不是发现新鲜事物的唯一途径,但却是个不错的渠道。再看页面右边,想想当初贝尼奥夫推广业务的时候,全球互联网用户只有 2 亿人,如今已经达到 56 亿人,几乎涵盖了世界上的每个家庭和企业。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
一旦起跑枪响,推广过程中将不再有障碍。
这并非 AI 特有的现象,而是技术传播的新现实。传播机制已经改变,轨道已经铺好。
应用层才是价值高地
这也是去年的另一张 PPT。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该在哪些领域发力才能取胜呢?去年的讨论有两个要点:
第一,AI 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空白区域已经少了一些。一些公司开始崭露头角,但总体而言,机会仍然很多。
第二,这些 Icon 代表收入达到 10 亿美元以上的公司。
我们关注的不是独角兽企业,而是收入和自由现金流,收入达到 10 亿美元以上才是我们看重的。
在之前的技术转型中,大多数这样的公司都处于行业顶端,大多集中在应用层。我们一直认为,并且现在依然坚信,
AI
领域也是如此,价值就存在于应用层
。但你猜怎么着?竞争也很激烈。
我们有了第二条 Scaling Law,即测试时计算(test-time compute)。还有结合工具使用和智能体间通信进行推理的技术,这使得基础模型在应用层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你是一家初创公司,又不打算打造垂直整合的业务,那就从客户需求出发,专注于特定的垂直领域和功能,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可能需要人为介入,但这就是竞争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牢记于心。
我们该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呢?
在 AI 领域创办一家公司,95% 的工作和创办其他公司没什么两样,都是用独特且有吸引力的方式解决重要问题,吸引优秀人才追随你,都是这些大家熟知的事情。
另外 5% 则是 AI 领域特有的。
在竞争应用层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需要考虑。这是我们的合伙人 Doug Leone 打造的营销周期图,这位业界传奇花了 40 年精心打造了这个内容。
它展示了你如何把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客户手中的产品。
首先,想法要变成产品
,这需要工程团队进行开发,然后推向市场,进行销售和后续支持,这就是完整的价值链。
页面底部是从技术出发的视角,顶部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的视角。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在整个价值链上建立起竞争壁垒。如果你的客户不确定他们想从 AI 中获得什么,你要有自己的见解。
你可以为他们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直接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扔给他们一个工具。你还可以利用自己产品的使用数据构建数据飞轮,这是别人没有的优势。
你可以深入某个行业,为这个行业服务,就像 OpenEvidence 为医疗行业所做的那样。你要能说行业内的 「行话」,比如 Harvey 会派律师团队与律师事务所沟通。说实话,我们不太建议派工程师去做这种事,虽然这种方式比较艰难,但也不是不行。你可以用基础模型可能做不到的方式紧紧 「拥抱」 你的客户。顺便说一句,我们也很喜欢基础模型,但我们假设在座的大多数人都不是在打造基础模型,而是在开发应用程序。
AI 创业需要注意这三点
我们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在评估 AI 公司时,你们看重什么?同样,95% 的评估标准和评估其他公司是一样的。解决重要问题,找到独特且有吸引力的方式,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只有 5%是 AI 特有的。
第一,警惕
「氛围营收」(vibe revenue)。
收入的 「感觉」 很重要,收入可能会 「迷惑」 你。大家都喜欢高收入,感觉很棒,「我们收入好多啊,快看看」。但这是真正的业务增长,还是仅仅是短期的 「尝鲜」 行为呢?
我没有具体的衡量指标,这需要你们自己去考察产品的采用率、用户参与度、留存率。
人们到底用你们的产品做什么?不要在只有表面收入的时候,就误以为自己有了真正的营收,这会给你带来麻烦的
。
另外,「感觉」 良好也很重要
。我听到有人说 「感觉绝佳」,很好。你需要让客户也有这种良好的感觉。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客户必须信任你,而你要努力赢得这份信任
。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信任比产品更重要。产品会不断改进,如果客户信任你能把产品做得更好,那你就处于有利地位。如果客户不信任你,那你可就麻烦了。
第二点是利润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