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术馆与周围环境
©雷坛坛
四重奏与变色表皮
面对原建筑密实而规整的外立面,设计先以建筑解构入手,参考周围老房子的尺度,由内到外将整栋建筑纵向一切为四,并在其中添加内庭院,上下并联起四个体量。再结合屋顶露台不同高度的活动区域,添加半透遮阳篷,赋予外立面高低错落的“四重奏”效果。
▲改造分析动图
©间筑设计
▲外立面高低错落的“四重奏”效果
©雷坛坛
▲外立面高低错落的“四重奏”效果
©雷坛坛
同时,为了给原建筑“减重”,建筑师借鉴传统布匹编织的原理,将20mmX40mm的铝方通漆成三面红一面白,排列成细细的格栅包裹建筑立面,而固定在立面的构件如同织布机的梭子带领“纬线”与“经线”交错,为原本敦实的建筑“织入”丝丝缕缕的“双色纱线”,构筑出一个轻盈灵透的建筑体量。
▲构筑出一个轻盈灵透的建筑体量
©雷坛坛
对于外立面格栅,建筑师担心铝方通过于理性、有序,遂进一步的针对格栅排列疏密进行了细化:格栅间为不等分间距,上下分段也呈现出上密下疏的立面构成,尤其露台部分的格栅,呈现更多维度的交错,更能体现出外表皮的“编织感”。
▲体现出外表皮的“编织感”
©雷坛坛
清晨,随着日光照进山谷内的村庄,光影便开始在格栅上展开“编织”,被漆成正面白三面红的铝方通,使得建筑立面始终在进行着不易察觉的颜色变化。这也意味着,在不同日子到访织美术馆,也许将拥有截然迥异的印象:晴日的午后,美术馆会呈现出通透明亮的粉色;而雨雪天气下,则会化为一座静谧的白房子。
▲光影在格栅上展开“编织”
©雷坛坛
绕着“光井”向上行进
建筑师希望将焦点充分给到艺术作品,室内设计上尽量少做加法,只对动线和内外空间关系进行梳理。
▲室内空间
©雷坛坛
首先在入口的夯土老房子内部设置“序厅”这样一处安静的暗空间。序厅室内除门窗套,老虎窗增加了红色钢板造型外,基本维持老房子原貌,意在通过美术馆内外几重空间氛围的对比,让观众在观展前先得到情境上的转换。
▲安静的暗空间
©雷坛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