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虽然看剧并非我的“主业”(看书才算),但看这部剧的同时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思考一部好剧的标准。在看《斯巴达克斯》的同时我也把《风起洛阳》追完了。也许正是这两部剧之间的爆炸对比进一步促使了我的思考。
个人认为,一部好剧的标准有三:好骨、好肉、以及好容。
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列。
好骨可以理解为一部剧的情节,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剧情不够精妙,那么一部剧就绝称不上好。好肉可以理解为演员的演绎,好的剧本因为演员的不到位而被搞砸的情形可谓频频发生。比如《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如果侯亮平一角能够更加出彩,相信整体质量会再上一个层次。好容拼的就是硬件与制作了。一些过去的剧其实剧情和演员都很过硬,但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制作水平以及画质明显跟不上现在的标准,因此年轻人就不太爱看。我上面提到的《风起洛阳》,演员和制作没什么问题(虽然网上很多人骂王一博,但我之前根本不认识他所以没感觉出异常之处hhhh),甚至有些方面略显出彩。然而,剧本实在是太烂了,属于那种无论怎么抢救都无力回天的典型。
看完前几集,我对朋友说,这剧有8分,赶快去追。
看完最后一集,我又问朋友,你看了吗?
他说还没看呢,我说你别看了,这剧只有4分。
回到《斯巴达克斯》。
先说骨架
。就算是对古罗马不太了解的观众,应该也都听说过斯巴达克斯的故事。他领导奴隶起义反抗罗马这件事是固定死的。除非剧情想不按历史线走,否则理论上编剧的空间不会很大。然而,《斯巴达克斯》这部剧的编剧堪称完美。即使你知道历史会怎么发展,知道斯巴达克斯最后一定会死,但每一集的剧情依然扣人心弦。
这部剧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对众多人物之间关系的处理。在一部剧中让诸多人物出现其实很简单,但要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难。一有不慎就会让观众觉得许多人物其实是多余的(《风起洛阳》在这点上简直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许多人物你真的怀疑他们是带资进组的,因为少了他们剧情不会有任何影响)。
制作剧集是要赚钱的,因此每一分钟都不应该被浪费。我觉得古龙和金庸最大的差距就在这里。古龙许多作品中人物间的关系,基本都是单线。如果你看的是书,古龙还可以用他神妙的文笔加以弥补。但如果看的是剧,那么就会呈现出一种单薄感。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天龙八部》中少林寺大战那个场景的构建有多厉害。所有的点都被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点变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