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希特勒青年团的坐着印有“可口可乐”字样的卡车,喝着清爽的免费可乐参加反美大会时,谁会相信这浓眉大眼的瓶子里装的竟然是美国舶来的反革命?可见这家企业对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比不远万里从美国运来的可乐糖浆还要浓厚许多。
爱元首更爱可乐的纳粹青年
就像您可能不知道
可口可乐来自于爱尔兰而不是美国品牌一样
,雷布斯用他伟大的营销手段成功忽悠了德国人,让德国大众相信可口可乐是值得他们骄傲的国货精品。1936年柏林奥运会举办时,可口可乐是三大主要赞助商之一,希特勒则是世界各国面前最骄傲的主持人。
更高,更快,更纳粹
不好意思刚才键盘输入出了点问题,可口可乐的确是100%的美国品牌。如果我的一次笔误就让您对可乐的发源地产生了些怀疑,也证明了宣传媒体想歪曲事实其实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
要知道,那是一个没有google和维基百科的时代,从旁人的嘴里你很难搞清楚一个新玩意的来龙去脉。所以当半路上忽然跳出个推销员请你品尝一瓶冒着气泡的古怪汽水,尤其是他身后海报上的可乐Logo正舒舒服服的躺在纳粹万字标旁边——作为一个爱国心炸裂的青年纳粹冲锋队员,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哎哟我大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最新发明万岁”。如果你想的是“这么好喝可能是美帝国主义的糖衣炮弹”那就赶快滚,我们党卫军喜欢不怕死的大头炮灰,不需要你这么精明的小伙儿。
聪明的德国小伙都去了哪?
雷布斯的耍猴战略为可口可乐赢得了发展空间,但这款饮料在纳粹德国的命运最终还是取决于希特勒的态度。虽然帝国官员相信这种东西对于德国人来说太无聊了,然而美国性质的产品,比如财富和华而不实的梦想等,对全世界的民众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吸引力,就连希特勒也不能免俗。
尽管在各个方面都使劲忽悠德国人讨厌美国,但希特勒本人却是美国大众消费的倡导者,并欢迎美国的高效生产方式。可口可乐现代化的统一生产方式让希特勒印象深刻,我们的元首也需要一个产品来宣传纳粹帝国无以伦比的生产效率。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可口可乐在纳粹上台后几乎立刻就学会将其利益与德国统治者的利益结合起来,甚至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即作为一个美国公司在德国完整的保存到战争结束。
连开瓶器都要纳粹化
为了宣传纳粹的光辉形象,这位国际爱国主义标兵甚至享受到很多德国品牌都没有的特权。希特勒的心腹赫尔曼·戈林(Hermann Goering)在1935年搞出了一项“四年计划”,将进口限制在最低限度,以使德国自给自足并准备战争(同时期苏联也在搞五年计划,两方的小算盘都打的飞快)。即使是这种紧张的气氛中,雷布斯依然能把美国生产的可乐原浆源源不断运到德国。
可口可乐在德国的忽悠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二战结束后,一队被押送到新泽西州的德国战俘看见路旁的可口可乐广告牌,竟然惊讶的问押送的美国士兵,你们美国也有可口可乐?
▼
雷布斯的努力让可口可乐同纳粹携手走上了第三帝国的康庄大道,但这个创业故事里的每个人都那么不寻常,所以他在1938年的一场车祸中死掉了。
当雷布斯以被车撞死这种商战剧里最标准也是最狗血的方式退场后,他的助手,本文的男一号,德国人马克思·凯特(Max Keith)接替了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