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接班铸下大错
外界曾一度期待,深受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熏陶的李在镕,或将革除父亲时代惯有的政商勾结、秘密资金、内幕交易等财阀弊病,引领三星走上更健康的成长轨道。但父亲的突然倒下使得李在镕要在仓促之间完成接班“大计”,他不仅没能与旧式财阀弊病一刀两断,反而为了接班不惜“铤而走险”。
2015年5月,在巨大的争议声中,李在镕主导强推三星集团旗下的三星物产和第一毛织合并,成立了新的三星物产,而他自己则以16.5%的持股比例成为新三星物产的第一大股东。新三星物产不仅直接持有三星电子4.06%的股份,还通过持有三星生命而间接控制着三星电子7.6%的股份。鉴于新公司在三星集团股权控制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认为,这次合并对李在镕的接班起到决定性作用。
然而这场关键的合并却持续遭到非议。外界一直质疑三星刻意低估三星物产的价值,以牺牲其他股东利益的方式达成合并目的。2016年底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曝光后,三星涉嫌向朴槿惠“亲信”崔顺实行贿430亿韩元(约合3800万美元),以换取三星物产的大股东——韩国政府控制的国民年金批准这一合并交易的事实浮出水面。李在镕为此受到检方传唤讯问,并最终于今年2月被批准逮捕。
在此后的庭审中,三星配备了强大的律师阵容,信誓旦旦要为李在镕“讨回公道”,但最终也没能阻止一审法院的有罪判决。在不久前的最后一次庭审中,当检方提出要求判他12年监禁时,一向表现自信沉稳的李在镕忍不住当场落泪,哭诉错在自己。
韩式继承者的困境
有媒体评论说,如果不是三星的继承者,李在镕或许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人或者有口皆碑的学者。然而,当他背负了整个家族的责任时,李在镕似乎难以摆脱财阀家族的宿命。
从某种意义上讲,李在镕的悲剧,正是韩式财阀继承者困境的一个缩影。不菲的继承税和赠与税是横亘在财阀继承者面前的“一座大山”。根据韩国法律,超过一定金额的继承与赠与均需纳税,而这必然将使家族所持有的股份被日益稀释。近年来,财阀家族为以“较小代价”实现经营权的交接,往往采取非常规方式,内幕交易、低价收购、偷税逃税等不法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招致舆论和民众的不满。
2003年的SK国际财务欺诈案,2006年的现代Glovis丑闻,还有2008年导致李健熙被判缓刑的三星特检案,其根源都是为了保住家族经营权和为下一代接手铺路。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李在镕“铤而走险”,也是为了避免缴纳可能高达6万亿韩元(约合53亿美元)的遗产税,尽快实现对三星的控制。为此,他最终选择进行非法交易,向总统亲信行贿,侵害公众和股东利益,企图继续通过持有少数股份便轻而易举地实现对一个庞大财阀帝国的控制。
李在镕被推上审判台,对他个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一劫,但对三星以及其他韩国财阀来说,或许是个难得的契机。
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财阀家族仅持有少数股份,却通过复杂的股权结构实现对庞大企业集团无孔不入的控制和对企业领导职务世袭罔替式的占有,这种管理模式已严重落后于时代,也违背民主原则和商业精神。
未来,韩国财阀改进公司治理、增强透明度乃是大势所趋,而继承者们的接班之路也必将越来越坎坷。
而在“后李在镕”时代,三星将何去何从?是像市场预测的那样仍由李在镕在狱中遥控指挥,还是由其妹李富真接班掌舵,抑或是从此走上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的道路,还需拭目以待。
三星盛世危局: 陨落的掌门 四起的楚歌
面对法官,李在镕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在韩国检方提出量刑有期徒刑12年时,一向表现沉稳的三星掌门人李在镕哽咽了,表示“如果无法解决眼前的不信任与误解,那么我作为三星的掌门人也没有任何意义”。
此后的8月25日,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就三星掌门人李在镕贿赂案做出一审判决,法院判处李在镕有期徒刑五年,除了没有采纳李在镕在与朴槿惠的会面中寻求过帮助,并在行贿的规模上有所调整之外,基本认定了检方的所有指控:行贿、贪污、向海外转移资产、隐瞒犯罪所得、向国会作伪证。
与此同时,舆论对于三星集团的关注也在不断提升,作为韩国乃至全球大型科技企业,“后李在镕时代”的三星将何去何从,也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韩国财阀的“3·5法则”
韩国法律界人士金成模(音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李在镕的五项罪名中,行贿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行贿罪的认定与否,直接决定了其他罪名的成立与否,“毕竟,无论是转移资产还是隐瞒所得,都需要首先由受贿的事实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