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法国美妆品牌欧舒丹的退市历程,分析了其面临的市场困境和品牌转型的挑战。文章指出欧舒丹在面临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变化时,试图通过进入下沉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但如何在新市场中立足并保持品牌竞争力仍是其面临的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欧舒丹退港交所引发市场关注
文章介绍了欧舒丹从上市到退市的历程,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和市场反应。
关键观点2: 欧舒丹面临市场困境
文章指出欧舒丹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品牌老化、产品单一等问题,需要通过转型来应对市场变化。
关键观点3: 欧舒丹尝试进入下沉市场寻找新增长点
文章介绍了欧舒丹如何尝试进入三四线城市市场,通过开设新门店等方式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关键观点4: 欧舒丹的品牌转型挑战
文章分析了欧舒丹在品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等。
正文
一个品牌能杀出重围,定位有了,销售定价策略也不能缺。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销售额分布于60元以下市场、20~40元价格带销售额占比最高的护手霜市场,
欧舒丹的高溢价就是制胜法宝。
一如无数网上流传的那句送礼物诀窍:
要选小品类里价值最高的,而不送大品类里价值普通的。
“这句话当然不仅适用于送人礼物,也适用于装点自己。”
在网友总结中,类似的东西如:香奈儿的口红,LV的巧克力,还有欧舒丹的护手霜。
这种“换个角度秒变高性价比”的巧妙定位,让欧舒丹在妇女节、情人节、圣诞节、跨年夜等节点都一路躺赢。
一度成为精致女孩们包包里的必备单品,个中精髓便在于“不经意地掏出”。
“护手霜之王”的名号,为欧舒丹赚来了不俗流量;
整体偏向高端的定位,也让它并无什么强劲对手。
仅仅5年后,欧舒丹集团便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法国企业。
上市后的十二年内,
欧舒丹一路踩到准时机,高光不断。
2014年首次“触网”入驻天猫,仅3天就卖出线下门店一个月的销量,2017年签下鹿晗后又销量暴涨。
虽然几个月后
“一鹿彤行”恋情就官宣了,但对欧舒丹也并没造成太大冲击,
之后欧舒丹将宣传话术做了改动“不能拥有男神,但可以追求同款”
到2018年时,该公司在全球已经拥有4840个实体销售网点,年交易额13亿欧元。
虽然在规模上尚不及一家区域型的中等零售企业,但它的销售毛利率达83%,年度经营利润达10%。
在日本和中国市场,欧舒丹都成绩不俗。
2021财年,中国市场甚至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舒丹最大单一市场。
这些年,眼见着周遭品牌来来去去,生命周期一个比一个短暂,再回看欧舒丹在中国辉煌的十多年,实属难得。
只不过,透过这些高光时刻,其实也不难发现,欧舒丹的潜在危机始终没被解决。
最明显的问题,是其出圈产品单一;且事实上,人们对手部意识的投资意愿始终较弱。
欧舒丹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试图丰富品类,加快收购扩张步伐,一路“买买买”。
先后将英国奢侈护肤品牌ELEMIS、北美高端身体护理品牌Sol de Janeiro、澳大利亚奢侈功效护肤品牌Grown Alchemist、意大利香氛品牌Dr. Vranjes Firenze等都揽到麾下,意图将欧舒丹全面打造成高端美容品牌。
另外,市场在不断进化,
欧舒丹早些年的主打卖点“纯天然”,
已逐渐沦为护肤品牌烂大街的宣传语。
高仿品频出,身陷维权打假风波;
门店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密度大等问题也逐渐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