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我们中国不能受别人的气”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5-05 20: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当时国家也拿不出更多东西,很困难,主要是吃窝头,住的屋子几个人都挤在一起。 但是我们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把核武器搞出来!” 贺贤土 说。

△1963年,刚到二机部九所的贺贤土,在西颐宾馆的宿舍中看书。

“国家的需要,要服从”

贺贤土 1937年9月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少年时代,痴迷武侠小说的他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轨迹会和核武器研制、核聚变研究产生交汇。 我这个人特别喜欢钻研, 1951年,国家号召‘学习成为中国青年特别突出任务’,1956年,号召‘向科学进军’,我现在都记得很牢。”

△大学时期的贺贤土

贺贤土 也记得他读高中时,在新闻电影中见到著名核物理学家—— 王淦昌 正是王淦昌让 贺贤土 决定考物理。

1962年浙大物理系毕业后, 贺贤土 留校任教。他仍记得被国家召唤时的情形:“ 11月中,老师找我了,要我到北京,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说有王淦昌、彭桓武这些人在。 我们那代人当年有这个思想——国家的需要,要服从。 11月底,我就去往北京了。”

△贺贤土在上海向王淦昌(右2)汇报激光聚变实验结果

△于敏(左)与贺贤土(右)一同研究激光聚变点火物理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

没有青春浪漫的故事,只有永不停止的计算。枯燥单调的日子里,支撑贺贤土的有“以身许国”的信念,还有“绝不能输”的执念。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贺贤土又迅速转入到氢弹爆炸的实验测量理论研究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核装置理论设计。但他科研生涯中的“得意之作”,当属 率领团队突破中子弹原理研究难题。

贺贤土介绍,1977年下半年,美国人公布了中子弹要部署在欧洲。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中子弹是第二代核武器,我们必须攻上去,这是武器水平的体现。”

当时,许多人提出可以借鉴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思路,但贺贤土研究发现,不能简单沿用传统设计。他顶住压力,另辟蹊径,提出一种新的理论,突破了中子弹的研究难题。

△1984年10月,贺贤土(左)与周光召(右)在一起

从第一颗原子弹的“东方巨响”到攻克中子弹研究难 题,贺 贤土 和团队用笔下的一串串数字,转化为一道道安全屏障,让西方国家再也不敢轻视中国。

尽管大半生时间都贡献给了核武器事业,但贺贤土始终不希望使用核武器。他曾在首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一年多后进入开展核爆的平洞内,待了10分钟就汗流浃背,出来就吐了,足见核武器的余威。 核武器是不能 真正 用的,是为了反对核讹诈和核垄断。”

△1987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期间的贺贤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