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弓箭上涂毒以增加威力,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普遍
除了在武器上涂抹毒药以外,在水源中下毒以毒杀敌军也是古代战争中一个使用较多的办法。“人可以不吃饭,但人不能不喝水”。水是人生存的必须品,但因为水资源很难大量携带,在战争中军队基本都是就地取水,这就给了人机会。在敌军驻地附近的水源下毒,毒杀敌军、降低敌军的健康状态,也是一种在古代战争中屡见不鲜的手段。
根据宋代兵书《武经总要》的记载,军队进入到敌境,对于敌人留下的饮食和当地商人贩卖的食物不能未经检查使用,当地的泉水也要经过检查或处理后才能饮用,防止敌人下毒。但是理论和现实总是有差距,在这种理论总结出现之前和之后,军队因为不注意被敌方投毒成功的事例可以说屡见不鲜。正如同样在《武经总要》中记载的“凡寇贼将至,于城外五百步内悉伐木断桥,焚弃宿草,撤屋烟井,有水泉,皆投毒药”,这办法总能起到效果。
公元前559年,晋国率军攻秦,秦人在晋军驻地附近的水源下毒,结果导致了晋军的大量死伤。公元1140年,在南宋与金爆发的顺昌之战中,名将刘锜就曾在颍水上游下毒,导致金军人马中毒,战力被削弱,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自从火药出现以后,将毒药与火药相结合燃烧最后放出毒烟以杀伤敌人的武器便很快被制作了出来并投入战场。如《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毒药烟球”就属于这类武器,烟球总重五宋斤,其中除了火药以外,还加入了草乌、巴豆、狼毒、砒霜等剧毒物质,点燃后放出的烟雾可以毒的人“口鼻血出”。这种武器一般在点燃后以投石机射出,是一种“毒气弹”。
▲古代兵书上记载的毒药烟球
另外,《纪效新书》还记载了一种毒烟筒。这种毒烟筒在使用时绑在枪杆尖端,顺风燃放,放出的毒烟可以让人“流泪喷涕,闭气禁口”,而从其中的成分里有草乌、砒霜等毒物来看。其毒烟如果到达一定浓度,应该可以致人死命。这种武器普遍用于水战中,配备在战船上。
▲古代兵书上的毒烟筒
以上两种只是比较典型的古代“有毒火器”,同类的火器则不胜枚举。对于这些武器的威力,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者曾对一种明代火药的药方进行了部分复原和威力实验,实验结果是即使已经去掉水银等剧毒物质,在装有按照明代兵书中配方配比的54克火药分别装入三个火药纸筒内点燃后,产生的毒烟直到二十米外仍能让人气味刺鼻、流泪、打喷嚏,其威力可见一斑。
▲宋代的投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