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聪明投资者
走近最优秀的投资人,聆听客观表达的理性声音,只做最好的原创财富资讯,洞见独立思想,回归资本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聪明投资者

5小时直言不讳大谈关税、美国财政和DOGE等话题,巴菲特股东会意外透露“换届”:年底阿贝尔将正式掌舵...

聪明投资者  · 公众号  · 投资  · 2025-05-04 07: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可以替我自己,也替格雷格说——接下来的50年里(我希望那时候是他在掌舵),我们不会考虑卖掉这些股票。
日本的经营纪录其实非常出色。如果你去问蒂姆·库克(Tim Cook),他大概会告诉你,日本的 iPhone 销量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本土;你去问美国运通,他们也会说在日本的业务做得非常好;还有可口可乐,在日本也有重大投资,同样表现非常出色。
日本有很多文化上的习惯跟我们不同,比如他们一直偏好罐装饮料,这是他们从一开始就习惯的形式。他们还有一整套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分销系统。
我们被这五家公司非常友善、认真地对待。他们主要是和格雷格沟通,我大概一两年前去过一趟,但大多数的沟通是他在处理。
格雷格比我“国际化”多了……当然,说他比我国际化,其实门槛也不高(笑),但确实如此。
这笔投资我们是要长期持有的。
而且我猜,他们覆盖全球的业务布局也会带来一些很大的机会——这些机会对他们每家公司来说都可能是巨大的。有时候,我们或许能在某些项目上提供一些帮助,推动它们实现。我们和他们的关系会持续扩展。
可惜伯克希尔现在太大了。
我们特别喜欢这笔投资,真希望这块头还能再大点。尽管这五家公司已经是日本非常大的企业,我们在这块的投资市值也有大约200亿美元,但我巴不得能投个1000亿美元。
我对我们手上好几笔投资都有这种感觉。只不过,体量太大反而成了表现的敌人。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查理以前老说,有点问题其实是好事。我一直不太明白他这话的意思(笑)。但要是你听过他那些“金句”语录,你可能就明白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笔日本投资完全就是我们喜欢的那种类型。
那本册子其实也不算小,挺厚的。基本上是每页两家公司,一共几千页。但就是这样翻着翻着,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翻出什么东西来。
我们去年放了一部短片,讲的就是“翻每一页”。我想说,“翻每一页”这件事,其实是投资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但现实是,很少有人真的会去一页页翻;而那些愿意去翻的人,他们找到的东西,大概率也不会告诉你。
所以这活儿,得你自己亲自去做。

关于手中的现金

Q3

伯克希尔持有超过3000亿美元的现金与短期投资,占总资产的约27%。这一比例远高于过去25年平均的13%。除了保险业务所需的流动性之外,这样做更多是因为当前市场估值过高、主动降低风险的策略吗?

还是你有意为未来的领导交接铺路,为格雷格·阿贝尔留下更大的操作空间和一份“干净”的资产负债表?

你是否乐观地认为,可能会有一些难得的好机会正朝你靠近?

巴菲特 (笑)我要说,我可没那么高尚,不至于为了让格雷格将来看起来更出色,就特意按住自己不去投资。
如果他真因为我退场得了什么优势,我可能还会有点小吃醋呢(笑)。
我们现在的现金储备,其实是出于很实际的考量。比如,不久前我们差一点就花了100亿美元去买一家公司。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别说100亿,1000亿我们也能花出去。这些决策其实不难,只要满足几个条件就行:我们看得懂,价格合理,而且我们不必太担心风险。
问题就在于,投资机会从来不是按部就班地出现的,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
如果每天都有四次稳赚的机会,那投资就太轻松了。你只管算算大概能赚多少,再决定下多少注就行。
但我们不是做那种每天都能有“好球”进账的生意。我们做的是那种极度依赖少数大机会、但长期奏效的投资。
查理过去常说,我做的事情太多了。他觉得如果我们一辈子只做五件事,会比做五十件事赚得还多。他认为我们从来不够集中(笑)。
我不否认,我们现在账上有3350亿美元的国债,我们当然更希望这个数字只有500亿——因为那意味着我们找到了更好的机会。
但现实是,市场就是不那么配合。
过去,我们恰恰是因为不强求“永远满仓”,才赚到了不少钱。
而且我们并不认为,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长期持有几笔简单的投资坐等收益,有什么不好。
身为主动投资者,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节奏注定不规律。但也正是这种“不追求频率,只等待好球”的节奏,让我们走出了与众不同的投资之路。
如果你现在告诉我:我每年必须投资500亿美元,直到我们账上的现金从3350亿降到只剩500亿,那将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决策。
你要知道,真正超值的机会,往往出现得非常偶然。
从长期趋势看,市场大概率是往上的。可问题是,没有人知道市场明天、下周或下个月会怎么走。我不知道,格雷格也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没人知道。
更别提个别公司的业绩了,没人能预测它们明天或下个月会发生什么。
我们迟早会被一连串机会砸中,到时候你会庆幸自己手里有现金可以接住它们。
当然,如果明天就来,那当然最好玩了。但很可能不会,非常非常不可能。但要是拉长到五年呢?概率就会慢慢变高。
这其实就像死亡一样(笑)。你10岁的时候,明天就死的概率几乎为零;可你要是活到100岁,那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尤其是你是男性的话(笑)。
所有的长寿纪录几乎都是女性保持的。我当年还试图说服查理去做变性手术,这样他就有机会破纪录了(笑)。不过以男性标准来说,他已经活得非常好了。
关于保险与AI

Q4

AI时代是否会带来类似过去伯克希尔所经历的重大转变,例如在承保策略或资本配置方式上?

贾恩 我毫不怀疑,AI一定会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它会重塑我们评估风险、定价风险、销售保险、乃至理赔的方式。
但话说回来,我也看到很多公司在AI上砸了大把的钱,只是因为它是时髦的新概念。
伯克希尔一向不是最快出手、也不是第一个上车的。我们的风格是“先观察,看清楚之后再行动”。只有当机会明朗,我们对失败概率、收益风险比有清晰认知时,才会真正大举投入。
目前我们的各家保险子公司的确在尝试AI,看看哪些地方能用得上。但从集团层面来说,我们还没有进行那种大手笔、战略性的投入。
只要机会真来了,我们不会迟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