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成庆丨在这个没有祈福仪式的大年初一,我们谈谈信仰的本质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20-01-25 16:1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样的祈福情景,恢复不过才短短近 四十年 而已。

1982年宗教政策落实,消失的各种宗教空间又慢慢地回归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但是此时的寺庙、道观,多只有年岁较长的信众而已,烧香祈福仍然是非常“小众”与“老龄化”的的宗教行为。但是随着宗教场所的恢复,经济的迅猛发展,进入千禧年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在寺庙中亲眼所见的情形,还是阅读到的相关新闻报道,都可以感受到,进入寺庙、道观烧香祈福的人群在迅速增加,更为明显的是,这当中除了传统祈福的人群外,还 不乏年轻人参与其中


在经济发展四十年之后,我们不仅享受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却也同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祈福热情。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无论是否具备宗教信仰,在春节时分大概都会随着人潮进入佛寺、道观,甚至奔跑着抢一柱头香,手持香烛虔诚礼拜,向神佛、菩萨诉说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类的”祈福“动机,从一开始其实与祭祀相关。因为感受到世间的不可掌控,所以对于人事的运行就会产生各式的理解。 在多数的文明中,大多会将问题的解决指向神灵等超越性的世界,所以才会以祭祀来达到攘灾避祸的目的,例如印度婆罗门的《吠陀》祭祀,中国的龟甲卜筮,都是各自文明中最初的祈福观念与实践。
不过今天的民间祈福,已与早期祭祀的意涵相距远矣,更多是儒释道三教在中国历史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某种 民俗 。其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手持香烛在寺庙、道观中作揖祈愿,然后将其供奉于香炉烛台之上。对于一般的百姓而言,寺庙、道观不过是一合法烧香的处所,因此在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中,还专门列有一类简易的场所,名为“ 烧香点 ”。
我们或许不必苛求每年春节汹涌的烧香祈福人流,那是一般人对不可知的人生所产生的一种发自本能的期许,是对生命幸福的质朴追求。普通人其实无暇思考,端坐在高台上的佛祖、菩萨以及各种各样的神灵,究竟要用什么样的理论去解释。他们的至诚祈愿,可能来自于对于压倒人生幸福的“ 那根不确定的稻草 ”的一份直接的敬畏,所以希望通过祈福去试图弥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那一块认知拼图。那背后其实蕴藏着我们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切体验,因为 只有当幸福是稀缺与不确定的时候,“祈福”才会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