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多数的时候,规则是用来保护特定的既得利益者的,会妨碍企业创新、企业进入、阻碍竞争者的出现,缺乏竞争是目前世界上所遇到经济方面问题的主要根源,
所以我们要扶持市场,千万不要去扶持企业。
再讲一讲公司治理,为什么公司治理对价值投资而言尤其重要?因为价值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时候,已经做了调查分析工作,因此他们期待所投资企业的内在价值能逐渐在市场价格中体现出来。如果企业的管理层阻碍了市场价格对内在价值的体现,就破坏了投资者的动力,所以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无从谈价值投资。
有些外国投资者跟我交流的时候,我经常说在中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企业都需要自下而上的分析。
我们QDII去投资美国,你不用太多怀疑它的公司治理,但中国的公司治理问题则是五花八门的。不是说中国没有好公司,中国好公司很多,但是不能用一个普遍的规则去看待。治理好的中国公司是个小概率事件,人家是大概率事件。
学术研究也证明,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有利于价值投资的,在国外,还有以公司治理作为投资策略的基金产品。
我前面说了现在我们胆战心惊的次数在逐步减少,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我们在持续改善的过程中,去年以来,证券稽察监管在大规模展开。不过,对上市公司的欺诈处理,我认为还是不够重,因为任何时候投资者是弱势群体,即便操纵市场的人在上市公司面前,也是弱势群体。
从统计上看,现在所有方面都在好转,我持续地统计过二级市场资金的使用情况,在2016年上半年以前,A股市场的资金使用效率是非常低的,大部分资金交易都集中在小股票、差股票上,在整个2010年到2016年之间,整个市场的市值增长,都体现在业绩差的公司上,交易也一样。
有一次做统计的时候,
我和数量分析的人说,2亿元以下利润的公司,不要给我看了。中国的经济增速不会回到历史高点了,经济增速下降的过程中,没有足够利润的公司是经不起周期波动的,是没有竞争力的。
我们在做各种统计的时候,会把利润很低的公司放在一边。不是说利润低的没有好公司,但是因为现在上市公司太多了,我们投资就是翻石头,翻一百块石头可能才找到一块好看的石头,翻两百块石头才发现三块好石头。我们翻不过来,就用一些量化指标筛选,所以会采用一些能够找出更有竞争力的公司的指标。中国市场体量已经做成这么大的时候,利润还在一千万、两千万的企业,是经不起任何市场波动的。连续5年主营利润>2亿(剔除房地产、银行、非银),A股中共计370家符合条件的公司,占A股的12%左右,这个数量已经不少了。
2016年开始发生了变化,业绩好的公司在A股市场总市值的占比开始上升,并且,总市值增加最大的是净利润在10亿以上的公司,这个统计数据是从去年开始变化的。另外一个统计数据,在2010年至2016年间整个市场(剔除金融地产)的成交额一直集中于业绩较差的公司,
不过在2017年这个趋势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净利润较好的公司成交额特别是净利润超过10亿的公司成交额开始上升。融资买入也体现了投机资金的流向,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整个市场融资买入主要集中在业绩较差的公司,但是在2017年这个指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白马股受到了资金的追捧。
在A股市场,绩优股、大市值公司长期估值都较低,按道理这些股票应该是溢价交易的,
原因有两个:一是A股市场习惯于给予流动性极高溢价,比如IPO公司的高估值,以此类推,白马股理应获得更高溢价
,因为它流动性更好;
第二个溢价其实是潜在的
,我已经说了两年,我说中国人很善于创新,从0到1可以层出不穷,但因为我们的文化、制度、治理各种各样的因素,中国人较少从1做到N的企业家。我们这些真正的绩优股已经被证明是从1做到N的一些企业群体,是比较稀缺的,理应得到溢价。
市场制度环境的持续改善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方面是加快发行速度、减少审批流程,pre-ipo投资就是一个监管套利,美国是不存在pre-ipo投资的,中国大量的钱、PE的钱集中在监管套利上而没有去鼓励创新,没有用在支持一级市场创新上。我们一级市场大量的钱是在为监管套利存在的,而不是为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只有通过加快发行速度,我们才能让一级市场更加专注于我们的创新创业。
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是能够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举措。企业不分红是滑稽的事情,如果不分红的话,投资股票只能靠博取差价,即便你投资了巴菲特的公司也是一样,只能博差价。
另外,
加强了对操纵股价、财务造假等行为的稽查和惩处。财务造假在中国太厉害了,但我们的处理却还是太轻了,基本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让投资者觉得政府是在变相支持。
所以现在还有铤而走险的,你看有的公司利润很好,毛利很高,但应收账款很多,这里有矛盾啊,毛利高就是企业很有竞争力,有竞争力,别人的钱就会给你,怎么可能应收账款很高呢?
可以参照美国的情况,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的财务造假丑闻被曝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立刻介入调查,事实确认以后,安然公司宣告破产,安然公司CEO杰弗里 斯基林被判刑24年并罚款4500万美元,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了高达71.4亿美元的和解赔偿金;有89年历史的安达信宣靠破产,从此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变四大;三大投行遭到重罚,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因涉嫌财务欺诈被判有罪,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如此大力度的处罚,才能大量减少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
另外,加大对知识产权等的保护,对价值投资特别重要,如果不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治理力度、加强对健康安全的保护以及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就会黑天鹅频出,对好的遵守规则的公司极不公平,价值投资也缺乏基础。我们有很多著名的品牌的产品,是经不起检测的,但我买一个消费类股,首先要相信它的产品是安全的,我才敢买,可喜的是,现在我们正在逐步加强监管收紧过程中。
在中国做价值投资应该是时机越来越成熟,原因在于我们整体环境的改善、整体法律的健全,使得致力于生产性努力的企业家越来越多。改革开放前半段,大量企业家都是从开始的生产性努力起家,很快就滑向寻租性努力,现在大量的企业家已经明白过来了,要长治久安,成为百年老店只能靠生产性努力,所以随着生产性努力的企业家越来越多,我们价值投资的春天真正到来了!
下面具体谈到投资,我想抛出的讨论是谁是皇帝的新衣,这个问题太敏感,我给不出答案。我们先谈谈“漂亮50”的缘起和结局。
一、漂亮50
是指美国上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被投资者追捧的50只估值低廉盈利稳定增长的优质蓝筹股,其背景是60年代大泡沫破灭后,华尔街专业人士立誓要回归明智合理的投资原则。大家如果看看60年代美国的投资状况会很有启发,那是一个新股大面积发行、概念性驱动、股市投机风潮盛起的年代,最后是一地鸡毛,跌得一塌糊涂。在那样的背景下,华尔街一些机构投资者就慢慢地开始追捧低估值、稳定成长、市盈率比较低的一些蓝筹股。
随着一路上涨,美国漂亮50在1972年的时候整体估值达到41倍。当时,《福布斯》杂志对漂亮50做了个评价:什么使得漂亮50不断上升?这和很久以前在荷兰促使郁金香花价格上升的原因一样,就是因为人们的错觉和疯狂。很明显,问题不在于企业,而在于那些机构投资者暂时的疯狂,他们外表看起来非常聪明但事实上尽干傻事,他们很轻易地忘记没有任何一个大规模的公司值得支付超过正常盈利50多倍的价格。
问题是,这样的评价公平吗?
《长线投资》对于“漂亮50”从1972年到本世纪初有一个30多年的总结: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即使在最高估的时候买入并持有到1996年,收益为12.5%,与标普500指数同期收益基本持平。同时,意外地发现,科技股和少部分市盈率高于50倍的股票,跑输了标普500指数。我看到另一个统计,是到2001年的,结论一致。
中国漂亮50的缘起
中国“漂亮50”的整体估值到4月底是29倍,美国漂亮50在1972年估值是41.9倍,差距是40%。所以,大家如果认为中国漂亮50是皇帝的新衣的话,我认为为时过早。我不是说这些中国公司股价也会有40%的涨幅,但从公司质地和发展潜力来说,其中有一些公司未来涨幅绝对不止40%。
中国漂亮50的缘起有两个因素:
1.制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束。
大量利用低环保、低人权、违反法律的手段,来降低成本竞争的企业,基本上会在一个新的时代被彻底淘汰。所以,只有那些重视环保、重视劳动者保护、重视健康安全的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任何不重视环保的企业都没法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收益越大的公司,它的环保等的投入就会越大,生存就会越强;另外一部分企业会因为环保问题和其他法律上的问题,被驱逐出这个市场,这是一个因素。
2.博傻的囚徒困境的终结。
没有做投资的人或者没有在投资圈密切接触的人是不清楚的,什么叫搏傻的囚徒困境?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背后都有三五个人或机构抱团取暖,他们主要的目的是割韭菜,唯一的对象是另外一群散户。蓝筹公司市值太大,没法抱团取暖。怎么叫搏傻的囚徒困境的终结呢?原来上市公司比较少,大家可以抱团取暖,可以维持很高的估值,随着IPO不断地放开,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突然发现机构之间、几个人之间抱团取暖已经抱不住了,彻底抱不住了,因为只要有一个公司抱不住,下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产生。
前面说过,蓝筹公司是没有得到市场充分认识的:第一,基于流动性的溢价,交易量越大的公司,流动性越好,23倍市盈率的新股一上市,当天就是44%的涨幅,给它太高的流动性溢价了,而真正有流动性的蓝筹公司却没有得到溢价。第二,应该给从1做到N的那些公司溢价,而不是给0到1的那些公司溢价,但我们是反过来了,我们的二级市场给概念太多溢价,这种扭曲地方必将得到纠正。
所以,中国的“漂亮50”缘起是起源于两点:抱团取暖囚徒困境的终结、制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束。
上市公司的所有状况其实都在好转了,中小板的基本面也在好转,但是它原先的估值太高了。现在创业板的整体估值是在持续下降中,但是它的基本面实际上是在持续的好转过程中。估值是否调整到位我不评论了。
3、劣币驱逐良币制度的终结
目前,中国正从制度上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环保治理的力度、加大对健康安全的保护、加大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同时,在证券市场上,也在进一步鼓励上市公司分红、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加快发行速度。
我举一个很简单例子,河长制,大家要高度重视河长制,河长制会使大量的环保不过关的企业关门,这使得中国能够或者说过去几年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一些上市公司,它的市场份额会不断地上升,这个过程如果结束,那我们中国的漂亮50就可能已经到了泡沫点,但是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现在很多人还不明白河长制的意义,很多地方还不了解河长制到底给当地带来什么,每一段的水流,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要负责这段河流水质不变化,流进的水是什么样的标准,出去的水也是什么样的标准。这个难度太大了,结果是什么?结果是环保不过关的企业都得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