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dopach-rometautomerase
)、
5,6-
二羟基吲哚
-2-
羧酸氧化酶(
DHICA oxidase
)和过氧化物酶的参与。多巴色素互变酶催化多巴色素向
DHICA
转化,
DHICA
氧化酶催化
DHICA
向
5,6-
吲哚醌羧酸转化。美白剂主要是通过抑制上述
4
种酶的活性或者阻断黑色素氧化途径等方面,减少黑色素的产生
[11]
。黑色素的形成机制见图
1
。
减少黑色素生成可以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破坏黑素细胞及使黑色素还原和脱色这
3
种途径。
Lin
等
[12]
研究发现,苹果中含有的
3-
羟脯氨酸与儿茶酚能清除自由基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Momtaz
等
[13]
研究发现,非洲球状鹰爪花属植物和南非铁仔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单独或联合其他植物提取物可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破坏已经形成的黑素细胞是美白的重要途径,壬二酸可抑制线粒体氧化还原酶活性、酪氨酸酶活性以及
DNA
的合成,选择性抑制异常活跃黑素细胞的增生作用,阻滞酪氨酸酶的合成,但对功能正常的黑素细胞作用较小
[14]
。
VC
的美白机制主要是将黑素还原,从而淡化色斑,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使黑色素还原和脱色,可还原黑色素中间体,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15]
。
1.3
角质剥脱
减弱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连接,使含有黑色素的角质形成细胞脱落,同时促进真皮层内胶原纤维、黏蛋白的增生、减轻皮肤老化也是美白作用的重要途径。如从多种水果蔬菜中提取的天然有机酸,包括乳酸、苹果酸、甘醇酸、柠檬酸等成分就是通过此途径发挥美白作用的
[16-17]
。
1.4
吸收紫外线
中药中活性成分具有吸收紫外线作用,且吸收波长极大值在
280 nm
左右,能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芦荟中的芦荟苷可吸收
290
~
320 nm
的紫外线,并有保湿、调理皮肤的功能。黄芩苷能吸收
230
~
350 nm
的紫外线。植物多酚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在紫外线区有很强吸收率,可将日光的强紫外线辐射吸收,起到了“紫外线过滤器”的作用
[18]
。
1.5
抑制黑色素形成相关蛋白
人类皮肤颜色的深浅与基因密切相关,如果能从基因水平上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将具有重大意义。
Lee
等
[19]
发现鸡血藤中的紫铆黄酮,可以抑制酪氨酸及相关蛋白(
styrosinerelated proteins
,
TRP1
、
TRP2
)和
TRP1
、
TRP2 mRNA
的表达。
Kim
等
[20]
报道黄芪中的毛蕊异黄酮可抑制蘑菇酪氨酸酶活性,且抑制黑素细胞合成和黑素细胞基因表达。
1.6
减少黑色素传送到角质细胞
作为
B
族维生素的一员,烟酰胺的抗衰老作用是医学、美容界公认的,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防治糙皮病、舌炎、口炎、光感性皮炎和化妆性皮炎的治疗
[21-22]
。烟酰胺不仅可以减少黑色素传送到角质细胞,还可有效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
[23]
。
2
白及美白的药理作用
张建华等
[24]
对传统美白方“七白膏”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七白膏”涉及的
10
味中药分别进行萃取,并进行酪氨酸酶抑制实验,将熊果苷作阳性对照,观察
10
味中药萃取物对酪氨酸酶的作用,结果表明
10
味中药对酪氨酸酶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白及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与熊果苷相当,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