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鸟哥笔记
学运营推广,上鸟哥笔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鸟哥笔记

产品的体验好,就一定能卖得好吗?并不是

鸟哥笔记  · 公众号  · 运营  · 2018-06-12 07: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软硬件,不同世界,不同信条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会把用户体验挂在嘴边。比如我们熟知的黑马产品:网易云音乐、抖音、快手。


它们的成功,都可以简单概括为产品体验好!这些产品成功的标准,是DAU、渗透率这类指标。而产品体验,是和这些产品指标高度关联的一个要素。 所以我们说体验至上,就是为了达到更高的月活,更大是渗透。


在底层指标之上,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都可以按经典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去演绎。


只要产品归属于这样的产品结构,那就都能推导出顶端的产品信条:用户体验至上。



明白了互联网产品体验至上的逻辑。我们再看回硬件产品。 硬件产品的成功指标是销量。 渡鸦音箱没人买,它算成功吗?小米产品销量很好,它不成功吗?虽然衡量评价一个产品会有很维度。但最普适的指标,依然是 销量


围绕销量,硬件产品的行为结构是用户的购买决策。从需求认知到评估购买再到售后评价。这是硬件产品设计最需要关注的行为路径。


基于用户的购买决策流程,由此推导出的顶层准则,就是决策至上。


人们用体验最好的互联网产品,体验不好自然就不用。很多产品之间的迁移成本几乎为零。


但人们不是买体验最好的硬件产品。体验最好可能价格高,可能不需要。人们买的,永远是最合适的。


用户体验对DAU负责,就如用户决策对销量负责。人们下载体验最好的应用,就如人们购买最合适的产品。


不同世界,不同信条。


2、从心动到购买的五个步骤


熟悉互联网产品方法论的同学,估计对《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非常熟悉。这是一本全面系统讲述产品体验的权威书籍。 在科技产品领域,与之对应地位的是所罗门所著的《消费者行为学》。


在书中参数了 消费者购买的五个步骤,分别是需求认知、收集信息、评估产品、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价。



需求认知: 任何购买,都来自于最开始的那一次起心动念。这个的念头,来自哪里。 学术界上公认的一个说法,是来自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偏差。


比如你看到别人开了更好的车,自己也想买,这是被刺激了更高的理想;


或者是自家的台灯坏了,你要买一个新的台灯,这是对现实不满。


如果你的理想和现实相符,那你就没有购买的需求,比如你的手机用的很好,你不会无缘无故再买一个。


任何科技产品的购买,都是来自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偏差。 这一点和互联网产品的流量思维是截然不同的。没有欲望、没有不满,也就不存在购买。


收集信息: 消费者会通过个人、商业和过往经验这三类途径,去了解一款产品的各项信息;比如消费者会通过朋友、电商网站、线下专卖店等方式,去了解新款的手机。


评估产品: 消费者会根据收集的来的信息,对产品进行评估;比如消费者看准了小米、OPPO和华为三款手机。在他的心中,会对这三款手机进行一个评估。


购买决策: 在产品评估之后,消费者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购买决策。比如消费者评估华为手机拍照最好,但是他最看重性价比,于是最终选择小米。


购后评价: 消费者购买之后,才是体验使用产品。他有可能会向周边朋友推荐它或者在网上吐槽它。


我们以智能音箱的真实用户评论,来还原这五个流程步骤:


『看了抖音的视频(抖音信息、激发需求)才过来买的,感觉还是挺有趣的——小爱真实用户 t***3』


『之前对比了解了好久,纠结于到底是买小爱同学还是天猫精灵(评估产品),后来百度了解到小爱同学只支持小米设备,而天猫精灵适合很多品牌的智能产品。 于是选择了天猫精灵。


正好方糖首发抢购了一个,头天订购(购买决策),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拿到手后就迫不及待的调戏它,不知不觉玩了几个小时,哈哈,真的是太超值了~(购后评价)——天猫方糖用户 梦***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