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能源观察
我们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油气行业专业平台,我们有鲜活的视角,专业的尺度,同你一起分享行业精英的卓越智慧。查询往期内容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www.oilobserver.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能源观察

【石油观察家】中国地下储气库业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全球能源观察  · 公众号  ·  · 2017-04-11 06: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1.3 工作气量规模

统计表明,全球地下储气库平均工作气量为5.5×10 8 m 3 ,工作气量规模小于5×10 8 m 3 的地下储气库为549座,占比76%;4 种类型地下储气库中,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最大,约占总工作气量的75%,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占12%,盐穴型地下储气库占7%,油藏型地下储气库 6%(图3)。


1.1.4 运营管理模式

国外地下储气库运营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公司化运营,随着天然气产业的不断发展,地下储气库运营已经发展为完全市场化的独立运营模式,目前发达国家地下储气库公司约200多个。其中地下储气库建库管理主要有4 种模式:①由天然气供应商承建和管理;②由城市燃气分销商建设和管理;③由独立第三方建设和管理;④由多方合资建设和管理。运营销售有3 种机制:①捆绑销售型,地下储气库与管道捆绑,通过管输费回收投资成本;②独立仓储型,由独立经营商经营,收取存储费;③市场价差型,类似于期货买卖,低买高卖,赚取差价。

1.1.5 评价、筛选、建设和管理技术体系和流程

地下储气库作为多专业联合的系统工程,既要满足调峰时的强注强采(其年度注采速度是气藏开发的20~30倍),又要保证高度的安全。在高低压力频繁交替变化的情况下保证30~50年的使用寿命, 对密封性要求很高,这一特点决定地质评价、钻采工艺及地面工艺等与气田开发存在显著的差异,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技术。目前国际上已基本形成一套成熟的地下储气库评价、筛选、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体系和核心技术,如全生命周期的气藏模拟技术、盐穴单腔优化设计与造腔模拟技术等。这些技术运用和实施为地下储气库建设及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2 国外地下储气库主要发展趋势

未来10~20年,全球对地下储气库调峰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地下储气库数量和规模将会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不断扩大。根据IGU 预测,到2030 年地下储气库调峰需求量将达到5030×10 8 m 3 ,在现有地下储气库基础上,需要新建地下储气库183 座,预计需新增工作气量1406×10 8 m 3 才能满足今后的调峰需求。

同时,安全供气与天然气贸易的需求是地下储气库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一方面各国对天然气战略储备愈加重视,加上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必定会增加地下储气库建设的紧迫性;另一方面受政治一体化进程、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国际化、短期天然气贸易的需要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需要,地下储气库建设也会有更多需求。

新的理念和技术进步也将不断推动地下储气库发展。随着科学及技术不断发展,对地下储气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理念和技术将会出现,如提高地下储气库的利用效率优化技术,安全风险监测评价技术等;含水层地下储气库领域建库与注采模拟技术,减少垫气量混相技术等;非常规地下储气库的前沿基础研究,如地下岩洞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开挖与控制技术等。

2 国内地下储气库前景及面临挑战

2.1 国内地下储气库现状

2.1.1 建设现状

中国地下储气库发展始于20 世纪90代初,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地下储气库在平衡天然气管网的压力和输气量、调节区域平衡供气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15 年,国内已建成地下储气库(群)12 座,形成工作气量约54×10 8 m 3 ,仅占消费量的3% 左右,其中中石油10 座,形成调峰能力52×10 8 m 3 ;中石化建成地下储气库2座,形成工作量2×10 8 m 3 。除了大型石油公司建设地下储气库以外,城市燃气企业和地方燃气企业也在积极自行筹建,如港华金坛储气库、云南能投等地下储气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