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牙战术品牌
铁血网,基于铁血论坛资讯内容的军事类资讯门户。提供中国军事、世界军事、军事新闻、原创军事评论、军事科技、军事小说、军品装备等全方位的中国军事及世界军事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龙牙战术品牌

视听中国七十年:中国电视发展史

龙牙战术品牌  · 公众号  · 军事  · 2021-12-28 1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六十年代开始,中国黑白电视慢慢开始普及,全国各县市机关和部队都开始配发电视。196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还在北京转播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世界性体育比赛——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但是到了70年代,中国电视发展缓慢,不仅设计落后,而且产量完全不足,只能推出一种9寸的收音机和电视一体机,而且价格昂贵,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资。那时电视在大城市的普及率不到1%。1970年虽然天津无线电厂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彩电,但由于很多元器件需要进口,并没有大批生产。


在那个年代,如果谁家有电视,可是不得了的事情,马上就会被邻居蜂拥而入,可见当时精神生活的匮乏。



电视机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兄弟开始享受到“包产到户”带来的福利,人们终于解决了吃饱饭的基本生活需要,开始逐渐关注到精神需求。


▲黑白电视变彩色电视的“神器”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电视机产量开始爆炸性增长。



1984年我国决定推进彩电国产化,首先诞生的,是一款真正能被国人买得起的彩电——“金星牌”电视。



紧接着,中国彩电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加上外商转移到大陆的生产能力,涌现了北京、熊猫、牡丹,上海,环宇、飞跃等等各种品牌,据说当时全国有几百个电视机厂家,很多县都有自己的电视机生产厂。



到90年代末,彩电总生产能力突破4000万台/年,但内需加上出口总计不足3000万台/年。而且,一些核心技术仍控制在外商手中,并存在国产彩电严重趋同化等问题。


没有人意识到,这种低层次的彩电行业,会迎来多么惨烈的冲击。


02.


1958年,一群军工人在四川绵阳城郊的一片麦冬田上,建立了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对外,称国营长虹机器厂。


自此,长虹这个中国彩电业绕不开的名字,就此诞生。


1985年,41岁的倪润峰被任命为厂长,但他一上任,工厂就先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简单说:没活干,没钱发,样样停滞......


1986年,倪润峰力排众议,从日本松下引进了当时最新一代的彩电生产线,为长虹成就日后的彩电大王奠定了基础。



但是,当时国内引进的都是国外淘汰的生产线,而且多为18寸及以下,已经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但大屏幕彩电技术,一直垄断在日本人手里,中国人要买大屏幕彩电,只能选三洋、松下、日立等等,这种彩电动辄五六千的售价,掏空了无数中国人的钱包。


1996年,国家进口电视关税下调,各洋品牌摩拳擦掌,誓要彻底摧毁中国彩电业。



倪润峰看得很清楚,要想和洋品牌竞争,除了提升技术,还要整合国内资源,中国不需要上百家彩电企业,七八家足矣。倪润峰要做的,就是让国内彩电业洗牌,大鱼吃小鱼,从低层次竞争中脱离出来才有希望,大企业淘汰小企业,大企业赚了钱,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搞研发,才能击败日本彩电。


这样很残酷,但这是战胜洋品牌唯一的选择。


1996年3月,长虹宣布彩电全面降价,降价幅度是8%-18%,每台彩电降价100元到800元。长虹提出的口号是“团结一致,抵御外敌”,要反击日资品牌在大屏幕彩电上的攻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