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通识联播
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由北大、清华、复旦、中大以及浙大、南大、武大、厦大、重大、港中文等大学十所高校组成。联盟特开设通识教育平台,探讨通识教育理念,介绍核心课程知识,促进高校交流合作,发布相关资讯信息。关注通识联播,锁定中国通识教育实践最前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通识联播

优秀作业 |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浅谈消费主义社会中的污染责任倒置——以快时尚巨企转嫁污染治理成本...

通识联播  · 公众号  ·  · 2025-05-27 13: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何反对消费主义

及我们的消费主义社会

上面来自齐格蒙特·鲍曼的《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的这段话描述了消费主义社会的其中一个本质特征: 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 ,“无物不可以被消费”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其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对消费主义的批判,许多希腊、阿根廷乃至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在放下“武器的批判”后转而专注于理论研究,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比如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已经 从没落的生产者社会转向以“通过买方角色的资本和作为商品角色的劳动力之间无休止的、重复的交易往来”来实现再生产的消费者为主导的社会 。[2]

也就是说,“消费”这个行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是资本主义国家得以存续的重要支柱,同时, “消费主义”只是在西方资本主义语境下编织出来的幻想,它不仅通过消费的社会评判体系(某种隐形的等级制),消解了生产端产生的真正权力关系 ,还加剧了资本主义体制下的不平等——从物质控制领域扩展到精神定义领域。




二.消费主义社会背景下的污染责任区分

——以快时尚产业为例

在我看来,消费主义影响的不仅仅是“购买”,放在现代社会中,也包括对于商品的购买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比如商品的上下游生产链,或者再细致一些的、切实的——生产导致的污染。污染的排放究竟应该生产者负责还是消费者负责?这个问题在引入消费主义的概念后不言自明,因为 处于生产端的权与力是完全不对等的 ,好比一个巨人和一个小孩平摊搬运一座大山的任务量,这是不可能也不公平的。

然而资本天然的逐利性让其试图强加污染责任于消费端,以快时尚产业为一个典型案例浅析其中的污染责任倒置:

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在2019年8月6日发布的全球水道数据地图3.0显示,印度、孟加拉国、乌克兰、刚果等30个国家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些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一直是快时尚企业的重要工厂基地。纺织业作为传统的高污染行业之一,带来的污染不仅是巨大的废水排放量,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工序中通常会使用很多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例如三氯甲烷、铅、汞化合物、王基酚等致癌物,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智力与认知障碍、发育受损。[3]

面对如此庞大的生产环节的污染泄漏,快时尚巨头如H&M、Zara等企业的行为很好地展示了资本主义企业的降本增效的本质,他们一方面承诺将会整改并且减少污染,一方面在门店的销售中选择增加零售价格,将治理成本分摊给消费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