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那群不会起微信名字的人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11-05 06: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此名「信、达、雅」兼具,一度成为少女们QQ昵称的典范。

可时代不同了,混微信圈的人,怎能满足于别人用过的名字?顶着一样的帽子躺在列表里,难道等着被删?

大家都这么想,通讯录越来越长,奇怪的名字也越加越多。

上千个忘了备注的好友,你知道怎么鉴别吗?


微信昵称的鄙视链,是一门学问。理解得越深刻,才越能「精准社交」。

链条顶端的是那些只用真名,而且连名带姓的人。

他们一般是行业翘楚,与凡人不同,工作的满足感能轻而易举地充实精神生活,所以他们不太追求工作以外的物质享受。


这群人根本不担心用了真名会被陌生人窥视私生活。他们从不屑于在朋友圈秀晒炫,也不理会小透明的指指点点。他们日理万机,无暇顾及常人纷扰的「生活」。

这样的微信名就是一张电子名片,底气够足,高效直接。

对于名片的主人来说,微信才不是社交软件,它只是一个分配任务、以及与各界大佬携手的平台。用真名,最气派。

名字就是招牌,个性与生俱来。


这样的大佬都留着,千万不能删。就算被屏蔽了朋友圈,留着他们的头像在通讯录发散优秀的光芒也真真儿是极好的。

真实姓名带领的第一梯队,还有另外的几类:

连名带姓全英文的, 比如Susan Koo,Charles Fong。



这种昵称无所谓名字是不是老土,重点看姓氏,一定得是按照中文发音翻译的,直接拼音可不算。「李」是Lee,「蔡」是Tsai,「金」是Kam,「陈」是Chan。

他们很可能是学历丰富的海归,或者正供职于外企,而且估计大多是金融行业。

时不常在朋友圈晒晒插着小伞的鸡尾酒,秀秀秘书Lucy准备了拉花的latte,夜深人静再分享几则英文鸡汤,一般出自小众的欧洲作家手笔。

这些人也不用删,把他们的朋友圈就当成「每日一句」,睡前学学。

还有跑去留学的学霸,微信昵称清一色中文大名+英文昵称, 比如李丽Lily,张三Anderson。

这些是实实在在去学习的学霸,不会群发信息求好友宣传自己要开始搞代购。


你只能偶尔在白天看见他们晒夜景,睡觉前发现那边正吃早餐,更多的时候,他们都在吐槽paper永远写不完。


几年以后,等他们学成归来,也许名字就会升级成上面那一类。


第一梯队的队尾,是在真名前面加上公司名称的人。


之所以能挤进第一梯队,完全是因为这样的名字给人省了不少麻烦。有用就留着,删了也心安理得。


但是这样的昵称,要是附上了唬人的职务,例如「董事长」、「总裁」云云,那他应该是个啰嗦的大忽悠。



真正的大老板,都在鄙视链的顶端冷淡着呢。


鄙视链的中段是最没存在感的一群。


这群人的名字聚在正态分布图的中间,基本延续了QQ时代的爆款昵称类型,特点无非就是「假装神秘」和「词不达意」。


可能是自身中文素养满足不了表达欲望,索性就用一串密码来说明态度。长串蹩脚的英文,不需别人看透,只求自己能懂。


这种人的性格可能有点内敛或闷骚,但没到捉摸不透的地步。他们的英文昵称中,要么隐含着自己的中文名,要么是暗指某个深爱不已的角色,要么是代表刻骨铭心的回忆。


有些时候,对这样的词也要提高警惕,特别长的单词,没准真的存在。



还有前言不搭后语的中文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