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读书
文字之美,精神之渊。关注当下优秀出版书籍,打捞故纸陈书,推出凤凰网读书会、读药周刊、凤凰好书榜、文学青年周刊、凤凰副刊、一日一书、凤凰诗刊等精品专刊。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留一点时间探寻文字的美感,徜徉于精神的深渊,安静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读书

高考复习7天,我成了县城唯一考上大学的人 |“恢复高考四十年主题征文”

凤凰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13 09: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当时我已是高中毕业修理地球四年的正式农民。四年间,由于家庭出身是上中农,在那唯成份论的年代,推荐上大学没咱的份,参军当兵更沾不上边,只能在生产队干起粪坑,上海河当民工,交公粮扛布袋的所谓"十种人"干的苦重活。恢复高考,不讲出身,不论身份,人人可参加,无论是地富贫下中农子女,还是工农商学兵,皆可同坐一室,公平竞争。


我虽然自己心存疑虑,但又祈盼是真,这样好圆自己隐藏多年的大学梦。自己怕消息不准,又不敢打听,唯恐被别人笑话,说我异想天开,又按捺不住要试一把的冲动,便悄悄到公社高中缴了五角钱报名费,填写了高考报名表。大约在离考试十来天吧,我收到了到大陆村高中领取准考证的通知,这才半信半疑地领取了准考证,即使这样,还是使我兴奋地一宿没睡好觉。


就要参加考试了,总得准备准备吧。在抓革命促生产,变冬闲为冬忙,轰轰烈烈大搞冬季基本农田建设的12月份,生产队是不让请假的,我与队长好说歹说也只得到了七天假。


七天复习时间,既没复习大纲更没复习资料,有的只是《毛主席语录》,上高中时发的三机一泵(拖拉机、电动机、柴油机和离心式水泵)课本和《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连报纸都找不到。加之兴奋,复习也就在忙乱无序中进行。一会儿看看《工业基础知识》,一会儿看看《农业基础知识》,要不就背背毛主席的"三要三不要"最高指示,看看毛主席语录。


没有数学政治复习资料,借又借不到,想买也不知道买什么内容的书籍,于是跑了趟县城,到新华书店问售货员,她们也说不大懂,推荐我们买了华罗庚的《导数引论》,说是数学书籍,又推荐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说是政治书籍。回来一看,华罗庚的《导数引论》属于高等数学类,根本就看不懂,而马克思的《资本论》则是政治经济学类,不管怎样,反正是有了书看,就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地进行翻看,就这样匆匆忙忙的过了七天,便忐忑不安、心情紧张地进了考场。那时的紧张不是来自高考压力,而是对真正恢复高考,择优录取心存疑虑,但能真正跨进考场,正式应试一回,也是非常满足的了。


河北当年的高考安排是:1977年10月恢复高考决策确定后,11月上旬召开全省招生工作会议,11月下旬报名,12月15、16日高考。全县共设多少个考点,不得而知。只记得我们大陆村公社的考生都要去唐邱考点参加考试。那时参加考试,不像现在大车小辆接送,家长朋友陪伴,我们金家庄约10几名考生,就像赶集一样,一起骑着自行车到唐邱参加考试。




(作者供图)




77年高考我省自主命题,大中专一张卷,考期二天。第一天考语文、数学两门,第二天物理化学两门一张卷。40年过去了,考试的题目、考试细节都已淡忘了,只记得语文改错别字题有"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等句子,注音有"余意袅袅"、"踌躇"等,作文题目为《我将怎样度过今后的23年》和《园丁赞歌-记我最尊敬的一位好老师》,两题自选一题。但有两个细节我记的清清楚楚,永世不忘。一是考场纪律,二是监考态度。


当年,正是毛泽东时代,青少年所受的教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是做毛主席的好孩子。第一次参加国考,我们不知道什么叫作弊,更没有那个意识。在那知识贫乏的年代,既使让带资料我们也没有。


记得当年考场设置是两人一桌,我和我村的魏素果同桌。因考生多桌子摆得相当密,前后左右考生的卷子,都能互相看到。每场开考前,监考老师都和现在一样宣布考场纪律,说是纪律其实就三条:不许交头接耳,不许互看考卷,自己独立完成。考试中间还有十分钟外出自由活动时间,老师特别强调自由活动时也不许说话。那时的我们真是天真无邪,诚实守信,为当毛主席的好孩子,答卷时只看自己的卷子,思考时眼睛都不往别处看,唯恐看到别人的卷面,甚至在场外自由活动的十分钟都严格遵守纪律,谁也不跟谁说话,更不谈考试事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