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导演帮
中国导演第一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导演帮

降价有良效,春节档能否打破高票价“魔咒”?

导演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25-01-10 16:4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中国电影票价的问题,从计划经济时代电影票价的低价到市场经济时代的票价飙升,以及当前高票价背后的原因和面临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多部电影尝试降价促销的市场反应,并讨论了即将到来的春节档电影的定价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电影票价的历史变迁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低价电影票到市场经济时代的票价飙升,中国电影票价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观点2: 中国电影票价高昂的原因

电影票价涨幅远超人们收入涨幅的原因包括蛋糕分配方式不变,各方将蛋糕做大以多分一杯羹,以及观影设备升级带来的票价提升等。

关键观点3: 电影降价的挑战与机遇

电影降价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并存,如降低客单价但提高上座率和总收入,春节档后期降价能否挽回流失的观众等问题需要权衡。

关键观点4: 观众对电影票价的看法

观众对高票价存在不满,特别是在非节假日时期,过高的票价会影响观影决策。

关键观点5: 即将到来的春节档电影的定价策略

春节档电影的定价策略是关键,过高的票价可能导致观影人次下降,片方需要在票房和观影人次之间权衡。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80 年代中国平均票价约为 2 角钱,占人均月收入的 0.67% 。这几十年间电影票价格变动的背后,其实是电影票定价模式的改变。

计划经济时期,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统一分配的文化资源,同样采取统购统销的模式。 当时的中国电影经国有电影制片厂制作完成后,会统一被中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买断,然后再发行到各级影院。这个发行权具有强制性和垄断性,强制对电影进行定价。

在中影和国家各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 80 年代 一般城市电影票价 均在 2 角以下,农村的 露天电影院票价则更低。当时人们说,生活中有三大便宜: 吃粮食、看电影、坐火车

不过,这个价格也是时代所迫。 毕竟人人都拿粮票领取必需品的时代,拿出现金买电影票多少还是有些压力。 加之当时电影放映条件简陋,电影票溢价空间极少。 就这样,中国的低价电影票一直保留到了 90 年代。

1992年,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的召开,促使中国终于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电影业的市场化改革也囊括其中。 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总局正式下发“广电字(3)号文件”,即《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对中国电影影响深远,可谓是拥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号文件不仅打破了国有制片厂对拍摄权的垄断,也打破了中影对国产片的发行权。结合90年代初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电影票的定价权也从中央下放到市场。 发行方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灵活定价, 这样一来,片方的权利得到了保障,但也开启了中国电影票的涨价之路。

据2005年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的数据显示:从 90 年代 10 年代 ,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近 10 倍,而电影票价由原来的几毛钱涨到数十元,增长近 100 倍。电影票价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收入的涨幅。

从此,中国电影票价不断上升。 但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这么多,为什么中国的电影票涨幅遥遥领先?


02


猪突猛进的中国电影票价

在每个国家,票房分账都是一道复杂的流程。在中国,电影的售票收入均要计入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专资办)进行统计。统计完成后分账的第一步,是将票房的 5% 上交到专资办, 3.3%充作 特别营业税, 1% ~ 3%给 中影作为发行代理费。

剩下的票房中,电影院可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经典人生感悟  ·  人品,大于能力
8 年前
教你学风水转运  ·  反击苹果!刚刚,微信突然放出大招!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