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者:一念行者
有人说,佛教是要灭掉一切人的欲望,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什么都是空的。
这个说法大概不是佛教的本意。它可能在说:认识欲望。
如果你认识了欲望的状况与本质,灭不灭是个自然的结果。像一朵罂粟花开在枝头,它凋落不凋落都不影响不吸食大m的人。
有关心经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八个字,你可以这样理解:从本非所是、本无所有中,事物的形象、观念、意义等——色法出现了,色法出现了,但它并非真实存在,它没有实际。
我们的欲望,往往从色法开始裹缠。从一个本不真实、本不存在的东西,开始层层附加你的故事,你的想法,你的意义,你的感受……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心,让我们受苦!
要想免除我们的受苦,得认识我们的苦所滋生的土壤——色法是什么。也就是欲望虚假的内核。
世间色法是皮,我们的情绪、感受、故事等是毛,正是这些皮毛让我们受苦。这些皮毛里藏有许多无明的虱子/念头,它们常常咬得我们奇痒无比,坐立不安。
为了解除这些痒、这些不安,我们不但要剃掉这些毛,也要去除那些皮。去认识那些皮——那些世间的色法,由经修行观察探究验证,了知那些皮是虚假的,是不真实的,是本无所有的——如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而虱子无处藏,身心将不痒,人也就安顿下来了。
这就是要去了解色法本质的原因。由经对色法的了解,你终将证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法并不真实存在,从不真实存在中建立色法。
说到底,欲望是什么?欲望就是我们一个想要点什么的想法,加上一些感受,复合裹缠,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心理冲动。那个倾向越偏斜,那个冲动越强烈,我们就越失衡,越受苦。
为了解除这个失衡和受苦,要认识欲望。要认识欲望的内核,要认识它的果肉。它的内核是色法——虚假的建立,它的果肉——我们的情绪感受等,也不是具体实际的东西,一切只是一种倾向,一种风力而已。
认识虚假的,将不被虚假的所左右。正如这句所言:虚假的并不真实存在,真实存在的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的平安就在这认识和体验之中。
一念行者 202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