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你不是不健康,你只是太努力了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5-17 1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小宁的困境,不过是当代年轻人的缩影。数据更易撕开残酷的真相:《中国职场人健康白皮书》显示,76%职场人长期亚健康,90后周均加班超20小时;小红书仅“累点低怎么办”一个话题就有37万+篇笔记,满是“我凌晨两点的工作”“无效沟通怎么破”的吐槽。脉脉高聘发布的《2024年度人才迁徙报告》明确显示,高压下的职场人集体陷入倦怠循环。


在社交平台上,累点低内容的讨论者几乎都是年轻人


可年轻人的“累”,在上一代眼里几乎无法解释。


小宁说,他只要和爸妈一喊累,就会马上被打断:“在爸妈眼里,我西装革履坐在空调大厦里敲字,是一份并不辛苦,甚至有点美好的工作。又不种地,又不打鱼,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你怎么天天喊累?天天唉声叹气?”


但是他们不知道办公室冷气十足,却让肩颈越来越僵;从外卖里省下了做饭时间,却省不掉肠胃的慢性不适;嘴上说“我没事”,可其实早就开始掉发、失眠、易怒……


上一代人看不到手机那头永远亮着的“工作群消息”,不懂“已读不回”是种高压,不知道“随地大小班”不只是一句笑话。他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职场生态:责任边界模糊、任务碎片不断、时间和空间早已融为一体。这种观念上的鸿沟,加剧了心理负担,让年轻人在疲累中显得更加孤立无援。


日剧《我要准时下班》截图


继而“累”从体力消耗,延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打工人的医美是下班”“累到销魂要出窍”的词条到处刷屏,这恰恰说明这代人从不敢真正大声喊累,怕显得不够拼、怕落后于人、怕一停下就被替代,只好在社交平台上的同龄人间寻求共鸣和慰藉。


成年人嘴上说“我还行”,却多少次在高烧时做PPT,在失眠中努出方案,在情绪爆炸前强装理智。KPI从来不是最重的那根稻草。真正让人喘不过气的,是那种“我不被允许喊累”的心理状态。每当这时候我们总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其实是生活出了问题。


累不是脆弱,是压力过大的情况下,身体发出的“信号灯”。



必要的时候

可以活得“懒一点”


当疲惫成为时代注脚,我们该如何与压力共存?答案或许藏在反直觉的选择——“主动躺平”的勇气里。人的能量各有不同,必要的时候,不妨让自己活得“懒一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