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消费第一城,为何把“增收”放首位?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生活  · 2025-05-25 00: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相比之下,上海多了些许面向未来的布局,借“促消费”探索城市新一轮发展的意味也颇为鲜明。


比如,上海不仅强调技能培训教育对增收的作用,还谋求对培训进行提质增效,特别提到将实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重点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由此,不仅针对性解决用工结构性矛盾,也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的能力转型。


对于生育养育“减负”问题,上海也不止要“普惠”,也意在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各省均探索育儿补贴落地的情况下,上海还提出“探索增加育儿假和配偶陪产假”,进一步为“没时间消费”的局面“松绑”;而“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开展未来学校探索”,有助于解决养育需求“从有到优”的难题。


如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分析,贸易一般被认为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最硬的一张牌,在发力消费上,上海一直走得更前一步,给未来做示范。从此轮促消费政策来看,上海将模式和路径创新的探索延伸至改善供需两侧上,既是满足新发展阶段所需,更将引领其他城市发展。


02


对于上海来说,这份政策的“转向”尤显重要。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人呼吁,促消费应将重点放在增收上。一种代表性观点,如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等人此前撰文提及,当前消费不振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就业以及可支配收入增长预期降低。


去年,全国有23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出现放缓,其中,北京、上海两市增速下降最明显。去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4万元,仍高居全国省份第一,比第二名浙江高出2万余元,但增速仅为4.2%,不仅在前十省份中垫底,而且比2023年下降2.3个百分点。

图片

如果拉长时间来看,去年增速一定程度上是前年高增长后的“回正”。过去五年,上海经历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大幅起落,特别是疫情影响下2022年跌至2.0%。然而,从消费来看,影响又确实存在——去年,上海人均消费支出为5.27万元,同比增长仅为0.4%。


更多消费细节揭示出上海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根据上海统计局数据,去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1%,其中,在吃、穿、用、烧四大项中,仅吃的商品实现正增长,为1.6%,用的商品和烧的商品分别下降5.6%和8.9%。


此前,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城乡消费与人口研究中心主任汪伟就曾分析指出,消费结构差异是京沪两市消费表现出现“反差”的原因之一。两市消费偏重大宗商品和高端服务,比如汽车、奢侈品、高端餐饮等,这些消费往往受经济下行冲击更大。对此,收入增速放缓的影响也无疑更为突出。


当然,增收也不意味着一定能推动消费增长。


曾刚提到,关于促消费,外界存在两种不同声音。一种聚焦在有消费能力但无消费意愿的高净值人群,认为应该进一步撬动他们的消费需求,其证据是此前高端奢侈品消费的增长;另一种则聚焦在有消费意愿但无消费能力的人群,这些也应是政府推动增收的主要人群。


从此轮政策来看,上海对于增收促消费的探索,主要瞄准后者。在消费需求端,首要促进就业、让更多人通过就业具备消费能力;在供给端,迎合当下从讲究“性价比”到“质价比”再到“心价比”的趋势,特别是首提推动“悦己消费”。被“点名”的健康养生、兴趣课程、解压疗愈、宠物陪伴甚至二次元等业态,不仅贴近生活,也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