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1年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NSA发布了SHA-2系列算法,
其中就包括目前应用最广的SHA-256算法,这也是比特币最终采用的哈希算法。应该说说到了2001年,比特币或者区块链技术诞生的所有的技术基础在理论上、实践都被解决了,比特币呼之欲出。
在人类历史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从一个思想、技术被提出来,到它真正发扬光大,差不多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
不光是技术领域,其他如哲学、自然科学、数学等领域,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区块链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遵从了这个模式。这个模式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一个思想、一种算法、一门技术诞生之后,要被人消化、摸索、实践,大概要用一代人的时间。
2.中本魔咒
中本聪在2008年11月的时候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比特币: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2009年1月紧接着用他第一版的软件挖掘出了创始区块,包含着这句:“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banks.”,像魔咒一样开启了比特币的时代。了解比特币历史的人应该比我还熟悉。对于比特币的发展过程,有几个我认为重要的时间节点:
2010年9月,第一个矿场Slush发明了多个节点合作挖矿的方式,成为比特币挖矿这个行业的开端。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2010年5月,1万比特币才值25美元,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来计算,全部的比特币(2100万)也就值5万美元,集中投入挖矿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
建立矿池的决定就意味着有人认定比特币未来将成为某种可以与真实世界货币相兑换的,具有无限增长空间的虚拟货币,这无疑是一种远见。
2011年4月,比特币官方有正式记载的(https://bitcoin.org/en/version-history)第一个版本:0.3.21发布,这个版本非常初级,然而意义重大。首先,由于他支持uPNP,实现了了我们日常使用的P2P软件的能力,比特币才真正能登堂入室,进入寻常百姓家,让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交易。其次,在此之前比特币节点最小单位只支持0.01比特币,相当于“分”,而这个版本真正支持了“聪”。可以说从这个版本之后,比特币才成为了现在的样子,真正形成了市场,在此之前基本上是技术人员的玩物。
“Code is not the law,but good software is good”
2013年,比特币发布了0.8的版本,这是比特币历史上最重要的版本,它整个完善了比特币节点本身的内部管理、网络通讯的优化。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以后,比特币才真正支持全网的大规模交易,成为中本聪设想的电子现金,真正产生了全球影响力。
事情总是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在最重要的0.8版本,比特币引入了一个大bug,所以这个版本发布以后比特币短时间就出现了硬分叉,导致整个比特币最后不得不回退到旧的版本,这个也导致了比特币价格产生大幅下跌。
比特币后面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例如:世界各国对它的态度、算力的增长——2016年1月达到1EH/S,以及在Github上超过了1万个相关的开源项目,都证明比特币生态环境已经完全成熟了。
从上面这些角度去看比特币的历史,也许你会产生和我相同的感受:
不管中本聪的魔咒有多么强大,数字/密码学货币多么有前途,还要依靠软件本身一点一滴的发展。
如果软件本身有致命bug,最终整个的系统都会变得毫无意义。现在大家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虚拟货币,各种各样的ICO,我希望给大家传递的信息是,至少要看一看它们软件水平怎么样,不然的话跟庞氏骗局区别不大——
软件好,才是真的好
。
3.以太野望
“区块链2.0,世界的计算机”
以太坊是Vitalik Buterin创立发明的,这个俄罗斯小伙子很早就在比特币领域做开发、新闻的报道,最后自立门户开发了以太坊。他的故事就好像一个年轻人为了学习盖世武功,加入了名门正派,苦心修炼多年,最后出来创立自己的武功,希望一统江湖、千秋万代。
以太坊的发展历程,受时间所限,不再详细介绍,但就像上面的故事所说,他从一开始所体现的就是目标宏大、处心积虑的设计,似乎要成为一统江湖、千秋万代的体系架构。让人感觉有点像前些年流行的玄幻小说,设计了一个架空世界然后展开故事:从最早的EVM定义的论文开始,到ICO、到一个一个版本的POC,终于2015年7月发布Frontier阶段,到2016年3月发布Homestead版本。预计今年会发布Metropolis版本,也是POW的最后一个版本,从这个角度讲以太币价格也许会大幅上涨,虽然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