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AI工具在职场中的普及,以及一个普通打工人徐天宇如何成为AI培训讲师和AI学习书籍的联合作者的故事。文章还涵盖了徐天宇对AI的理解、应用、培训内容和未来趋势的看法,以及他如何在领英上分享和探索AI的使用和职场竞争力提升的方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工具在职场中的普及和影响
AI工具已经成为职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完成各种任务,如周报处理、文书起草、语言翻译和创意灵感提供等。一些职场人士甚至产生了AI依赖症。一些老板也在催促员工掌握AI以提升工作效率。
关键观点2: 徐天宇的故事和经历
徐天宇作为一个非技术科班出身的AI创业者,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成为了AI培训讲师和一本AI学习书籍的联合作者。他的经历包括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师到AI创业者的转变,以及如何使用AI工具帮助职场人士提升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关键观点3: 徐天宇对AI的理解和应用
徐天宇认为AI革命将深刻影响每个职业和每个人的生活。他通过大量测试和实践,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并发现掌握“提问的艺术”是有效使用各类生成式AI的关键。他还介绍了如何使用AI工具制作创意内容,并提倡负责任地使用AI。
关键观点4: 徐天宇的培训和课程内容
徐天宇的课程内容包括如何使用AI工具、提升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等内容。他还与合作伙伴探讨未来的工作场景,并认为学习AI技能、学会与AI协作是利用AI提升自己的软技能的关键。
关键观点5: 徐天宇对AI未来的看法和展望
徐天宇认为未来五年内,人们很可能会与更智能的AI Agents并肩工作。他提倡在提升AI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与人相关的技能,这是职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他还计划与更多教育机构合作,开发从中学到成人教育的AI培训课程。
正文
最终,我选了B。因为我坚信,这场AI革命会深刻影响每一个职业和每个人的生活。其实在很多年前,AI就以“某种形式”成为了我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大家提到AI,首先想到的是ChatGPT和生成式AI。而过去很久以来,AI技术的核心基础,或者说雏形早已被广泛商用了,例如“大数据”和“算法”技术,这些技术颠覆了社交媒体、电商平台以及整个广告行业,我还接触过GPT-2(早期的GPT模型)相关的分析工具。在ChatGPT发布后,它迅速成为了我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伙伴。我很快意识到,它可能为我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机会。
2023年,除了ChatGPT这类大语言模型,生成式图片技术(如Midjourney)也进入了公众视野。在对这些主流工具进行大量测试,并开始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目前市面上主流的AI工具都近在眼前,看似也很容易上手,但是对普通人来说,“真正用好”它们却依然是个谜题,首先“提问”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生成式AI有一个显著的优势:任何人只需使用自然语言就可以与AI互动并协同工作。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小朋友,可能会用AI生成比成年人更具创意的视觉内容;而一个没有数据分析背景的人,也可以通过ChatGPT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如何最有效地使用各类生成式AI?关键在于掌握“提问的艺术”。“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就是其中的核心。
“提示工程”也是我培训内容的一部分,其方法论核心来源于我之前作为数据分析师的积累,我的工作是在数据与用户之间搭建桥梁,而提示工程则是在人脑思维与机器思维之间搭建桥梁。
然而以机械的方式掌握提示语,可能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智慧”。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ChatGPT提示指南,但其中很多都像产品说明书一样,列出一些应用场景,然后教人按步骤复制粘贴Prompt。如果我们只会复制粘贴,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被AI取代了,而且AI大模型演进速度很快的,同样的prompt结果会非常不同。
举例来说,有很多已经熟练使用ChatGPT的同学会把大语言模型的提示词写法套用在图片或视频生成工具上,却经常发现无法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这是因为大语言模型和图片模型虽然都是生成式ai,但它们的理解方式和能力是不一样的。对大语言模型可以像对另一个人一样进行交谈,尤其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需要进行“持久战”,而对图片模型或视频模型则需要给出简洁的指令,起到“一招制胜”的效果。
用生成式AI制作创意内容,也是我培训课程的重要部分。在工作场景中,非创意设计专业的员工,比如销售或市场部门的员工,都可以使用AI工具将他们的创意和想法快速视觉化,而专业创意团队更可以利用AI工具,大幅提升高质量内容的制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的职业生涯已经不仅局限在办公室里了,很多人通过制作旅游、美食和生活场景中的各类短视频创意内容而谋生。此外,我们也可以纯粹基于自己的兴趣,将生活中热爱和珍视的瞬间做成创意内容与家人朋友分享和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