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亦无所知
一无所知,保持空杯,保持饥饿。 我是亦仁,前阿里运营,现创业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亦无所知

如何抓住流量红利?

亦无所知  · 公众号  ·  · 2017-04-12 15: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所以, 不妨从第一个用户获取开始, 从赚第一块钱开始。 当你真正的在互联网上赚到第一块钱时,就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自由的大门。


二、敏锐度


我观察发现,敏锐度好的人,有两个特点: 很大的信息输入量,很强的挖掘能力 。有心人也可以观察下你的圈子里面,赚钱厉害的人是不是有类似的特点。


在介绍我的小密圈时提到,一年内会分享不少于365个思路或者案例,这些案例或者思路从哪里来呢? 先介绍下我的两个思考套路


1. 两个套路


a. 第一个套路:将内容工具化


解决用户问题的两种思路:内容或者工具。


如果有人问你:我现在是否有资格在杭州买房?你可能会翻出来杭州的限购政策,一条条问:

  1. 你是杭州户口吗?

  2. 你的名下在杭州是否已经有一套房?

  3. 你在杭州交了几年社保?

  4. 你是否已经结婚?

  5. 你的家庭在杭州是否已经有一套房?

......

敏锐度足够的内容作者,可能会在杭州的限购政策刚出炉的时候,立马写一篇让读者比较容易看得懂的文章,传播的好,也许很快10w+。


以上用内容解决问题的思路。


还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工具。


世界上绝大多数纷繁复杂的知识和经验,理论上都可以用编程语言里面的0-1的方式表达出来。 一篇文章能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 但一个工具是无限的。 而且从更好的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用户可能希望的是“我告诉你我有什么,然后你告诉我,与我相关的信息是什么、我要怎么做”, 这些体验光靠内容是难做到很好的。


比如前两天在圈子里面分享的一个思路:房地产限购的一个小程序,梳理清晰各个城市的限购规则之后做好结构化标准化的输出,用户只需要勾选他知道的选项,就可以输出适合他的解决方案, 让用户做选择题永远比让用户做问答题要容易。


b. 第二个套路:流量模式与盈利模式的组合


极简的商业模式可以表达成流量模式*产品模式*盈利模式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面举的例子也讨论过这个思路:在产品确定下来的情况下,如果你知道10种获取流量的方式,8种盈利的方式,那么理论上应该有80种商业模式组合。 所谓微创新,可能就是在已经验证的成功模式上,换一种获取流量的模式或者换一种盈利的模式。


所以在这有了这两个思考套路的前提下, 我看信息可能都是一个过滤的过程,潜意识里面会问自己一些问题:


  1. 是否有什么新的知识?

  2. 是否可以工具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