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7年10月,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终审裁定,支持4名二战时期遭日本强征的韩国劳工的索赔权,判决涉事日本企业向每名原告赔偿1亿韩元(约合58万元人民币)。该判决引起日方强烈不满,日本外交大臣河野太郎当时称判决结果“令人非常遗憾且无法接受”,坚持认定两国1965年签订的《日韩请求权协定》已经解决这类索赔问题,并威胁将考虑所有可能的应对选项。
同年12月,韩国一艘驱逐舰搜救一只朝鲜渔船时,遭遇日本军机低空飞过。日方指认韩方驱逐舰用火控雷达锁定日方飞机,韩方否认,认定日方飞机作威胁性低空飞行。之后两国骂战不断升级,日方军机又多次抵近韩方军舰,韩方则直斥日本举动是“公然挑衅”。
受到这些事件影响,被韩国历任总统上台后视为重要事宜的访日活动,在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上台后被一拖再拖,至今仍无定论。
而且,日本海上自卫队定于10月举行阅舰式,日本也罕见地没有对韩国发出邀请。
日本选择在此时突然对韩国发难,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种外交领域的报复行为。
2
半导体材料,韩国经济的命门
这次日本对韩国实施禁运的三种半导体原材料分别是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
度氟化氢,均
为半导体产业里基础性的原材料:
含氟聚酰亚胺是制造无色透明、传导属性良好的智能手机屏幕的上佳材料;
光刻胶是半导体制作过程中的核心材料,它对光线、温度、湿度十分敏感,可以在光照后发生化学性质的改变,无论在民用还是军用领域都极具价值;
高纯度氟化氢同样是半导体产业关键性的基础化工材料之一,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它带有剧烈的毒性和强烈的腐蚀性。高纯度的氟化氢常用于芯片等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清洗,对于产品工艺和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韩国贸易协会资料显示,韩国企业对日本产的高纯度氟化氢、光刻胶和含氟聚酰亚胺的依赖度分别达到43.9%、91.9%和93.7%。此前,SK海力士的有关人士也透露称,相关原材料库存量不足3个月,如果不能追加采购,3个月后工厂可能会停产。
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经济和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介绍,半导体行业是韩国的支柱型产业,2018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7%,如果去除掉半导体增长所带来的效益,那么韩国的经济增长只有1.4%。日本企业或许可以接受失去这一业务,但韩国无法忍受。
近20年,韩国在半导体产业的逆袭之路,看上去很成功。
随着日本东芝等退出消费终端、半导体制造市场,隔壁的韩国顺势抢下内存产业,三星、SK海力士等韩国企业在存储产业的崛起,给外界传递了其掌控上游产业链的高科技形象。
其实,韩国只是处在半导体技术俯冲带,是赌上自己的命运,孤注一掷地投入到这项产业中,在半导体和屏幕产业“孤军”奋进,使韩国经济发展非常畸形。
事实上,半导体生产工艺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在后两个环节中,就需要关键设备和材料,它们是保障芯片顺利生产的上游基石。
日本这下子可算是捏住了韩国的命门——韩国关税厅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前20天出口同比下降了13.6%。半导体作为拉动出口的动力,已经明显马力不足。前20天里,韩国半导体产品出口锐减30.2%,而这类产品几乎能够达到韩国总出口产品的1/5。
这还不算完。据《产经新闻》报道称,若日本将韩国移出“白名单”,除了三种半导体材料外,可用作军事用途的非战略产品,如工业器械,以及可用于浓缩铀离心机材料的碳素纤维等也将被列入日本对韩出口物品强化出口管制的范围内。
日本经济产业省可以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要求对这些可转用为武器的物品进行个别审查,而办理此类出口手续则要长达数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