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过图表可以直接看到,在美国排名前20%的AI机构中,华人研究员的比例从2019年的27%涨到2022年的38%,直接反超美国本土研究员(37%)。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部分华人大多数都是在美国深造,这离不开美国最顶尖的教育水平和科研力量。但有一个关键指标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
那就是高级AI研究人员本科来源。
顶级 AI 研究人员的原籍国(前20%,基于本科学位)
2019年,在全球的AI产业里,高级AI研究人员在中国就读本科的占比为29%,而2022年,这个比例直接冲到4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人占比从20%降低到了18%,欧洲人占比从17%降到了12%,印度人占比从8%降到了5%。
从数据来看,中国高校俨然成为了中国两国人才的人才摇篮,全世界近一半(47%)的AI研究者都是中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
相对应的是,中国的AI人才培养队伍也逐渐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要知道,在2019年,全球25家最强AI研究机构里,美国占了18家,其中有14所高校,4家企业。而在此时,中国只有清华、北大两家高校上榜,而且排名中间靠后。
到了2022年,清华大学冲到第三位,北大位列第六位,仅次于谷歌、斯坦福、清华、卡耐基梅隆和麻省理工,这一次,中科院、上海交大、浙大也冲到了全球前25名的位置。而在企业方面,华为成功登榜了,位列25名。
顶级 AI 研究排名前 25 的机构
这个榜单并不是简单刷分就行,它的数据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的NeurIPS,是AI领域的顶级 AI 会议。在 NeurIPS 上展示的研究要特别关注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理论进展,并推动了 AI 的许多最新进展。榜单的评分标准是根据所有被接受的论文来计算,一篇论文算一分,若是来自两个机构就各自按0.5分计算。
中国AI研究机构排名上升,预示着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研究中占有更大的份额,特别是当所需引用次数的阈值降低,并且数据集中的论文主体增长非常大(超过 100,000 篇)。
这一切并不是一日之功。实际上,自21世纪初,中国加大了对人工智能学术和应用研究的投资,全国各地的一流大学以及地区和地方机构都扩大了招生人数,以期与美国公平竞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
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6倍。
然而,与美国研究相比,中国的研究较少受到关注且未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尽管中国专利的基数更高,但中国专利的引用次数远小于美国专利。现在看来,这一情况也在逐步改变。
在AI顶会NeurIPS 2024,华人学者和华人机构依旧表现突出。截止到2024年底,AMinerNeurIPS 2024学者库(持续更新中)统计本次名单中,华人一作学者占比高达67.2%,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