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学堂君
阅读微刊物,一分钟读懂历史。(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学堂君

奇袭珍珠港是谁的指令,日军的决策体制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学堂君  · 公众号  ·  · 2024-09-23 09:5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面的事务。

明治五年,日本政府废除兵部省,分别设立海军省和陆军省,随后继续学习西方军事体制,设立参谋本部,分离了军政权和军令权。所谓的军政权,就是部队要怎么建设、怎么进行训练、提拔谁打压谁的问题,这一权利归属海军省和陆军省。而军令权则是战争准备和具体的军事调动,这一权利归属参谋本部,参谋本部就是日军决策体制最重要的一环。

之后这一体制有所改动,因为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相互对立,处处要求平等,譬如说陆军有参谋本部,那海军也得有一个。

上图_ 明治天皇在广岛参加大本营会议

但总的来说,日本最后形成了陆军省、海军省分管两部军政,两方参谋部(海军是军令部)管军令,海军、陆军相互分离的军事体制。

等到日军开始对外作战之后,渐渐发现了这套体制作为平时的管理体制来说完全足够,但进入战时状态就会力有不逮。于是日本创立了战时大本营制度。

这一制度来自日本天皇第52号赦令公布的《战时大本营条例》,规定设立一个叫做大本营的“最高统帅部”,直属天皇,幕僚长包括陆军的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部长,用来负责战时的军队指挥。

为了协调国务和军务之间的矛盾,又加入了“御前会议”由首相、元老、大本营幕僚参加。

“大本营”和“御前会议”,这就是日军早期的决策体制,大本营负责军事方面的战时的总指挥,御前会议则是国家层面的计划决策。前者是日军的核心决策机关,后者是日本的决策机关。

上图_ 五·一五事件 相关报道

  • 二、    二战前后日本的决策机制


等到二战期间,日本的决策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日本有一次五一五事变,几名日本军人公然的杀害了有裁军意向的时任首相犬养毅,之后组建新的内阁时,军方在内阁内的力量占比明显上升了。实际上,东条英机上台组阁的时候已经完全表明日本军人控制了政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