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图解金融
每天中午12点, 一条财经可视化作品. 金融│资本│创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图解金融

2024年中国大模型发展指数报告(总第3期)

图解金融  · 公众号  · 金融  · 2025-05-01 09: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指数所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信办、教育部、中国知网、中国日报网、智慧芽、企业预警通、零壹智库等。

03

大模型指数总体情况

(一)大模型总指数年复合增长率7.69%

2023年8月至2024年12月,大模型指数呈现“波动式上升”特征。从100增长至326.96,累计增长226.96%,月复合增长率约7.69%。2023年8月至2024年4月快速上升,指数从100飙升至217.56,其中2024年4月增速高达35.18%。2024年5月、8月出现明显回调,增速分别为-13.53%、-1.28%。

图3-1 大模型指数与增速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1. 2024年4月增速突增原因

一是政策催化。2024年4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速大模型在制造业的落地应用,并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升级。政策红利直接刺激市场预期,推动相关企业指数快速上涨。例如,华为盘古大模型因工业场景适配获得多地政府订单,当月订单金额超10亿元。北京、上海等地同期启动“AI+工业”试点项目,大模型供应商订单量激增。二是技术突破与产品发布。

二是技术突破与产品发布。多家头部企业发布新一代大模型产品,参数规模与性能显著提升。例如:百度发布“文心大模型4.0”,支持多模态交互,调用量单月增长120%;腾讯推出金融行业专用大模型“星脉”,与国有银行签订战略合作。

三是算力基础设施扩容。2024年Q1全国新增智能算力规模达200EFLOPS,同比增长45%,4月起多地智算中心投入运营,降低企业训练成本。例如,阿里云宣布大模型训练费用下调30%,吸引中小企业加速模型部署。

2. 2024年11月增速突增的原因

一是年底项目冲刺与资本集中投放。11月为传统“年终预算执行期”,政府与企业为完成年度目标加速项目落地国有银行、保险机构在年底前集中采购风控、客服类大模型服务;地方政府AI专项债资金在Q4密集拨付,推动智慧城市、医疗等领域需求爆发。如2024年11月AI招标项目数量环比增长68%,金额超200亿元。

二是电商与消费场景驱动。双十一期间,大模型在营销、物流、客服等环节的应用需求激增,如京东“言犀”大模型处理客服咨询量达日均10亿次,同比提升3倍;阿里“通义千问”赋能商家生成个性化广告素材,覆盖超50万店铺。

三是国际竞争与国产替代加速。2024年10月美国升级AI芯片出口限制,倒逼国内企业加快大模型自主研发,华为昇腾芯片产能11月环比提升40%,支撑国产大模型训练;百度、科大讯飞等企业宣布完成“去英伟达化”技术迁移。

(二)中国大模型研究指数月复合增长率达9%

中国大模型研究指数是由学术研究和技术研究两个二级指标所构成,从计算得出大模型研究指数从2023年8月92.45增长到2024年12月355.95,增长了263.50点,月复合9%。大模型研究指数增长率从15.24%下降到3.83%。

我国大模型研究指数逐月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术成果和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所导致。

图3-2 大模型研究指数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1.大模型学术研究指数增长率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

大模型研究指数的增长是政策、技术、市场、产学研协同及国际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模型研究中的学术研究和技术研究都在全面发展,这就导致研究成果丰硕。

从原始数据来看,学术研究论文数量从2023年8月412篇增加到了2024年12月的4106篇,增加了3694篇,技术研究(专利授权数量)数量从23615件增加到53008件,增加了29693件。

从指数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模型研究二级指数学术研究指数从2023年8月35.72增长到2024年12月的355.95,学术研究指数增长率从2023年08月21.84%增长到2024年7月30.73%后再下降到2024年12月3.61%;技术研究指数从2023年8月157.68增长到2024年12月的355.95,技术研究指数增长率从13.52%下降到2024年7月-1.03%后再增长到2024年12月4.09%。

大模型学术研究指数增长率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前期的部分研究方向因效果未达预期而被暂时搁置等导致;中期随着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数字技术不断突破等使研究成果显著;后期随着中国大模型相关政策的实施,引发公众信任危机,导致部分研究转向安全性与可解释性优化,使研究成果在短期内受到一定影响。

2.大模型技术研究指数增长率先下降再上升

大模型技术研究指数增长率从2023年8月13.52%下降到2024年10月0.27%再上升到2024年12月4.09%,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

先下降的具体原因算力与资源不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难题等导致;上升的具体原因是新技术(知识蒸馏)的出现显著降低训练成本使得中小企业和学术机构能够参与研究,同时提升了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吸引了更多资本投入等原因导致。

图3-3 大模型学术研究指数和大模型技术研究指数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三)大模型实践指数月度复合增长率达12.21%

大模型实践指数从2023年8月的52.54攀升至2024年12月的331.85,实现12.21%的月度复合增长率。期间经历两次显著震荡:2023年10月和2024年5月分别遭遇52.29%、52.71%的断崖式下跌;2024年4月与11月则呈现105.74%、180.27%的爆发式增长。

图3-4 大模型实践指数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1.政策周期主导备案大模型的脉冲式增长

备案大模型指数与政策监管节奏高度同步,2023年8月《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在合规窗口期触发备案大模型的短期爆发。

备案大模型数量从8个激增至14个,增幅75%,同步推动备案公司注册资本增长30.0%,由295万元增长至384万元,直接推动当月备案大模型指数暴涨395.67%。2024年11-12月,备案大模型数量从214个跃升至407个,增幅为90.2%。备案公司注册资本从2513万元增至13.6亿元,增长441%。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年末产业规划周期中强化前沿技术布局,通过资质审批与财政补贴等引导企业集中备案,从而促进备案大模型的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入局,导致大模型备案企业注册资本量激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