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如何有效提升央企原始创新能力?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3-30 1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六,原始创新也需要不断创新以维持其价值。 一项创新,无论多么先进,只要模仿存在,就有被超越的可能,因而需要在不断改进中保持其先进性。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宁德时代的新能源电池,都是一代接着一代更新,苹果的智能手机、英特尔的处理器也是典型的例子。
原始创新的演进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原始创新的“种子”越多,原始创新的涌现越像雨后春笋,又多又好。第二,从“种子”长成“大树”,需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安排。比如,通过“大项目引领”,可以更好地把一粒粒原始创新的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第三,在不同国家,特别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发展原始创新的路径不尽相同。比如,美国作为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大国和经济大国,无论是“百花齐放”还是“大项目引领”,都进行得比较“从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处于追赶状态,因而面临各种“掣肘”是必然的。不过,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主动权越来越多,“掣肘”会不断减少。

以有效措施促进央企原始创新的实现


在分析了原始创新及其演进的基本特点之后,我们对促进央企原始创新提出五条建议。
第一,真正重视原始创新。 有些央企缺乏原始创新,根本原因是没有把原始创新放在应有的位置。原始创新并非高不可攀,只要企业能够在科研上有必要的人财物投入,不过于急功近利,能够静下心来花比较长的时间不断进行探索,原始创新就一定会有收获。
比如,中国石油东方公司在202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原始创新成绩明显。但是,这家企业2002年就在技术上被国外“卡脖子”,那时的东方公司刚刚从连年的亏损中走出来,各方面都是困难重重。困难没能阻挡东方公司创新的决心和行动,反而大大激发了企业创新的动力,没钱就找钱,没人就找人,结果是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我国现在之所以能够在5G移动通信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最主要的是因为有了在3G(TD-SCDMA)上的突破。但是,突破的历程充满困难和艰辛,TD-SCDMA的主要开发者大唐电信为了不让创新工作因为资金缺乏而半途而废,想方设法提供经费保障。中国移动不惧挑战、勇挑重担,在产业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
对于原始创新,有些人认为体制障碍太多,包括工资总额控制、各种各样的问责等。这些问题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不能成为不进行原始创新的理由,也并非不能进行原始创新的根本原因,更不能成为怕担责和选择躺平的理由。比如工资总额控制,任何企业都需要进行这样的控制,否则就可能出现把企业掏空的问题。实际上,对大型央企而言,工资总额规模很大,拿出一部分奖励对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职工是可以做到的,不少央企也是这么做的。又比如,为了免责,一些央企制定了非常繁杂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导致部门、个人以制度和流程为根本遵循,而不是以做正确的事情为根本遵循,不是以企业的效益为根本遵循。应该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制度、流程是辅助的,应尽可能简单。
为了切实推进原始创新,央企的一把手需要真正担起责任。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在各种艰难困苦中披荆斩棘,在一般人认为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勇于通过创新开辟出一条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第二,以科学方法推进原始创新。 一段时期以来,企业需要面对各种外部的检查,企业自身也进行各种各样的内部检查、巡查,这都是必要的,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机械地要求遵守各种规定、流程,对创新失败不够宽容,存在各种各样的追责,结果导致企业不敢创新,尤其不利于原始创新。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管理失误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认知问题。因此,需要提高认知,深刻认识原始创新的基本规律,以科学方法推进原始性创新,尽可能避免一系列失误。
原始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意味着不能过于突出个人的力量,而是应该大力加强合作创新。原始创新的起源是多样化的,因此不能把创新力量过度集中在一两个领域,像基础研究,而是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布局创新活动,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原始创新的价值往往是逐步显现的,因此不能急于选择“重点支持”的创新,或者淘汰没有短期回报的创新项目,而是应该“让子弹飞一会儿”。
以科学方法推进原始创新,还包括处理好创新中的激励问题。充分认识原始创新的复杂性,有利于认识激励问题的复杂性。一方面,激励不能舍不得,对在创新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要舍得给予重奖。另一方面,激励不能忽视公平,更不能造成同事之间不愿意合作,甚至是抵制合作的局面。
第三,以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为突破口。 央企的原始创新需要抓住重点。在短期内,核心问题是彻底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的生存都难以保障,更高要求的原始创新就更谈不上了。
彻底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需要采取正确的路径。一是问题清楚,就是要攻克“卡脖子”技术。二是方向明确,因为 “卡脖子”技术都是成熟技术,从道理上讲,并非不能攻克,因为别人已经做到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要做的就是技术攻关,只要态度坚定,方法得当,投入到位,坚持的时间足够,解决问题是必然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