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8%
)、第一壁材料(耐高温、抗辐照)、真空室及偏滤器(占装置价值量
10-20%
)等核心环节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025-2030
年全球聚变装置市场规模预计达
2.26
万亿元,上游设备招标密集释放,订单驱动业绩增长。
核心标的:聚焦三大核心环节
1.
超导材料与磁体系统
-
安泰科技(
000969
)
全球核聚变装置核心供应商,独家供应
ITER
项目钨铜偏滤器、包层第一壁等关键部件,技术覆盖全系列涉钨产品,市占率超
80%
。
-
永鼎股份(
600105
)
国内唯一量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企业,为“洪荒
70
”装置提供磁体材料,千米级带材量产能力国际领先。
-
西部超导(
688122
)
ITER
项目低温超导线材独家供应商,技术覆盖核聚变与航空航天双赛道,订单增速超
120%
。
2.
核心部件与装备制造
-
国光电气(
688776
)
ITER
项目偏滤器、真空室模块核心供应商,独家掌握热氦检漏工艺,核聚变业务占比有望突破
20%
。
-
合锻智能(
603011
)
深度参与
BEST
项目真空室、偏滤器制造,精密锻压技术达微米级,订单规模超
2
亿元,技术复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东方钽业(
000962
)
高纯铌材用于核聚变铌钛合金,参股公司垄断国内铍材供应(中子倍增剂核心材料),稀缺性显著。
3.
辅助系统与协同产业
-
斯瑞新材(
688102
)
高强高导铜合金应用于托卡马克磁体组件,与民营聚变企业合作开发新一代装置材料,测试进展顺利。
-
上海电气(
601727
)
核聚变装备全产业链龙头,交付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中标
CFETR
氦冷包层项目,技术实力覆盖超导线圈、真空容器等核心系统。
结语:把握“从
0
到
1
”的历史性机遇
可控核聚变已从实验室迈入工程化阶段,上游材料与设备企业将率先受益于订单放量。随着
CRAFT
、
BEST
等重大项目建成,中国有望在
2035
年前后实现聚变发电示范,开启万亿级能源革命。建议重点关注技术壁垒高、订单确定性强的细分龙头,长期布局“终极能源”核心资产。
现开放投研情报群体验名额,更多投研情报服务,请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