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WEEKLY
有温度 有情感 有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WEEKLY

东南亚工厂,招不到加班的工人

凤凰WEEKLY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5-03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回来的原因主要是性价比。在缅甸0.5到1元就能解决一顿午饭,在迪拜要花上10倍的钱,工资根本存不下来。因为会中文,她应聘上了一家工厂的翻译工作,没有学历也能成为办公室白领,如今已经成为了组长,一个月3400块钱,这已经比在迪拜的收入要高许多了。

统计现实,目前已有超过6500家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直接投资,像莱达雅工业区这样的工业重镇,仰光旁边就有十来座。就算不会中文,如今,大量本地人都能在家门口获得一份比海外打工薪酬更高的工作。只要,他们能接受那份截然不同的工厂文化。

个月已经是老员工了

讲起自己刚做满三个月的工作,米瑞用一种打趣的口吻说道:“不能细想,要不然就要离职了。”米瑞和她妹妹一样,也是一家工厂的翻译。

她来中国读完大学后,找到了一份工资6000元的电商工作,不包食宿,还要接受996和大小周。妹妹的厂长听说后,立刻就想把她招进来:“你姐姐学历那么高,一个月可以给5000人民币,是缅甸人均工资的7-8倍!一回来就是高级白领,这不比在外面漂泊好多了!”就这样,米瑞决定先回家来。

进了工厂后,她成了管理层的一员,可以享受管理层才能吃的食堂。每天早上7点,吵醒她的是运送工人的班车。跟随浩浩荡荡的车流,她从宿舍走路到工厂,最少工作到晚上7点,一天12个小时,通宵和周末加班也是常有的事。

图片

米瑞拍摄的工厂夕阳

进工厂的第一天,米瑞就感受到了一种压抑的氛围。工厂前的空地上,喇叭里放着缅甸流行音乐,工人无精打采地站在一起,先是做早操、跳舞、喊企业口号,然后老板在一众领导的簇拥下走到高处训话:“是工厂给了你们工作,让你们和家人有更好的生活,所以大家要感恩,要感谢企业!”

米瑞负责的,就是把领导的话翻译成缅语,说给工人们听。

除了要处理中英缅三种语言外,米瑞同时还担任质检员、老板助理等一系列的工作,经常要跟着领导去流水线查看。在厂房里,领导总是皱着眉头、背着手、眼光凝视着周围。

缅甸人个子比较小,显得领导的气场格外突出。不管有没有碰到问题,哪怕只是员工闲聊了两句,领导就会大发脾气:

“你是不是猪脑子啊?”

“你再做成这样下次就不要来了!”

缅语说话比较委婉,米瑞很少会原话翻译。但是看到员工没有什么反应,领导又会责问她:“你有没有按照我的意思去说?”这让米瑞觉得很为难。在她之前的上一任翻译,就是因为忍受不了领导的脾气而辞职。

厂子里,被骂走的员工不在少数。

她还记得有次吃饭时和老板闲聊,这位在中国开厂几十年的企业家说:“有的时候我就觉得缅甸人太要面子了。”这成了米瑞最不能理解的话:“中国有句话说人活一张皮,不知道为啥在工作上这么能忍。”

图片

缅甸首都仰光的居民区

每天来应聘的缅甸工人依旧人满为患,但不少人都会在入职当天离职,因为受不了这种被限制的感觉。

直到今天,工厂在这里三年多了,也没有一个工人工龄超过1年,米瑞工作满3个月,已经是厂里的老员工了。

不上班日子也能过

从纺织服装到电子器件,各大工厂向东南亚搬迁已是大势所趋。

关税曾是工厂迁址的一大关键。过去十几年,东南亚很多国家与欧美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出口商品0关税,厂址一换立刻就打下了竞争优势。

而更重要的,还是这里低廉的用工成本。

在越南,工厂发放的薪资大约是3000元人民币,而在缅甸,一名工人算上加班每个月到手也就1000元左右。相比之下,在东莞,一名工人的基础工资就有2300元,算上加班费后普遍有5、6000元的薪资,聘请一名中国工人的薪资可以聘请几名东南亚工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