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高明的崛起,却更多了一抹资本的色彩。
创造这一资本神话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黄金大牛市。
过去几年,国际金价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动荡中暴涨,从每盎司1200美元飙升至最高3500美元。
主打黄金饰品的老铺黄金,因此站上时代的财富风口。
媒体曾报道,为了购买老铺黄金的产品,有人凌晨4点多就排队,有人足足等了8小时才进场。
这些抢购黄金的人,每一次买入,都让千里之外的徐高明,数钱数到手软。
然而,这一轮黄金造富狂潮里,并不是所有的“猪”都能在风口上飞。
就在老铺黄金赚得盆满钵满的另一边,周大福、老凤祥等同样主打黄金饰品的传统老字号,却纷纷因为金价上涨太快,导致成本上升与消费量下滑,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黄金饰品的大公司,老字号差强人意之外,全国很多小规模金店也都被迫关门。
徐高明能带领老铺黄金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独特的经营策略:
当全行业追逐下沉市场时,他把黄金饰品做成了黄金界的爱马仕,只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开店,并创下单店年销3亿的坪效神话。
而颠覆了黄金业传统的他,最初只是一名畜牧局水产科员。
02
独特道路
2009年创办老铺黄金之前,徐高明长期投资旅游文化产业,几乎从未涉足黄金领域。
但这,并非他的第一次跨界。
1984年,20岁的徐高明,进入岳阳市畜牧水产局担任科员,后来通过函授从华中农业大学淡水渔业专业毕业。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掀起一股公职人员下海经商热。
畜牧水产局,是公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求之不得的铁饭碗,年轻的徐高明,主动砸掉铁饭碗,下海创办了岳阳红乔旅游投资开发公司。
此后,他一直从事旅游及文创产品业务,从文房四宝、古董书画,到佛教主题收藏品。
这些生意,尤其古玩、文创领域的经历,让徐高明洞察到了先富人群消费升级的潜力。
同时,也奠定了后来老铺黄金的底色。
2004年,徐高明成立金色宝藏,试水黄金摆件,并在5年后走入真正改变命运的转折点。
那一年,徐高明在北京王府井的工美大厦,开出第一家老铺黄金门店,正式进军消费级黄金产品市场。
彼时,黄金行业深陷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