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律师分析,很多药品存在虚假、欺骗宣传,并惯用“现身说法”的疗效误导患者,在一个地方被查后又在另一个地方重启炉灶。
与高昂的利润相比,违法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导致了这些“假药”屡禁不止,骗完一拨、又骗另一拨,后患无穷…
更有甚者利用黑广播等非法渠道进行洗脑式狂轰滥炸,天天播、日日放,又是祖传秘方,又是包治百病,难免让“病急乱投医”的消费者心动。
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医药虚假广告行业已经编织成一张巨大的利益网,相关节目制作流程严密,有专业的配音网站、演员经纪代理、全套制作的广告公司。
有人还专门成立电视购物公司,专门帮药厂购入“药品”并更名,再通过传播公司到媒体做养生节目推广。一旦有人来电话咨询,就有经过培训的导购用事先排练好的话术大肆兜售。
尽管我国已出台多部涉及医药广告监管的法律、法规,但处罚力度十分有限。
同时,部分医药广告宣传时会有意避开广告法关于虚假广告的界定,只能依照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进行处罚,
罚款连三万人民币都不到!
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虽然很多专家学者纷纷献计,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处罚办法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完善企业黑名单制度,但是在中国,离落实到真正的改革仍然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