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在2024年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净息差收窄、盈利承压、区域分化、行业洗牌、深刻转型等方面的关键点。文章还讨论了上市银行的财务表现、风险防控、重点领域转型、零售业务结构性调整压力、房地产信贷结构调整、理财业务转型活力等具体领域的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银行业在2024年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银行业呈现负重深蹲的变革,面临净息差收窄、盈利承压、区域分化加剧等问题。同时,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从普惠金融的科技赋能到理财子公司的净值化突围,从零售业务的线上化重构到金融科技的深度渗透,探寻新的增长逻辑。
关键观点2: 上市银行的财务表现
2024年,我国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但银行业全年平均净息差收窄至1.52%的历史低位。上市银行整体利润增速放缓,全年归母净利润合计增长。非息收入成为缓解息差压力的重要抓手。风险防控方面,房地产市场风险呈现分化态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步入关键阶段。
关键观点3: 风险防控
对公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同比下降,政策支持下风险有所缓释。然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攀升,风险从对公领域向零售端传导的趋势明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需要政策协同发力。
关键观点4: 重点业务领域转型
银行业在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等领域保持强劲增势,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成为提质关键,科技赋能推动普惠金融从高速增长转向高效服务。零售业务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数字化转型成为重要破局点。
关键观点5: 房地产信贷结构调整与零售端风险
房地产信贷结构调整与零售端风险形成双向传导效应。对公增量补位、零售存量优化的调整模式实质是银行应对风险传导的主动选择。
关键观点6: 理财业务转型活力
理财业务在行业调整中展现转型活力,净值化管理推动银行从利差依赖转向管理费驱动的可持续盈利模式。养老理财试点扩容,精准覆盖银发客群,创新设立普惠型专属费率体系。
正文
2024年银行整体利润增速放缓,
全年归母净利润合计1.79万亿元,同比增加1.97%。境内银行归母净利润增幅受净息差收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承压等多重因素影响,11家银行样本中仅浦发银行达到了双位数增长。而境外银行则因全球加息带动利息净收入增长,净利润增幅达12.48%。非息收入成为境内银行缓解息差压力的重要抓手,全行业非息收入占比回升至22.4%,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头部机构通过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轻型业务提升收入多元化。
风险防控方面,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持续发酵,行业风险呈现分化态势。
对公房地产业贷款
不良率
同比下降0.65个百分点至4.16%,
政策支持下风险有所缓释,如农业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率5.40%,较上年仅微降0.02个百分点;浦发银行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对公房地产不良率降至2.5%,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然而,
个人
住房按揭贷款
不良率
攀升0.19个百分点至0.66%,
风险从对公领域向零售端传导的趋势明显,除中信银行基本持平外,其余10家银行不良率均有所上浮。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步入关键阶段,相关信贷资产质量改善仍需政策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