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节课
三节课是一所互联网人的在线大学。这里有成体系的线上产品+运营课程,有线下的3.3计划精英训练营,以及有深度的产品观察评论和运营复盘案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节课

关于知乎Live新政策以及两个百万元级“知识付费”类产品的解读

三节课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4-27 20: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而另一种,则相对开放,偏C2C,典型类似淘宝。 逻辑上讲,这样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入驻,平台本身也有一套运作规则,但本质上进入平台后能否获得收益,更多取决于入驻者自身。平台方则会通过规则和机制来在宏观上控制平台的氛围、内容和品质等。


在知识付费领域,如果说得到、喜马拉雅等的路线偏前一种,那么知乎Live就更偏后一种。


前一种逻辑下,平台的运营在前期可能最为重要的是“选品”和单品营销,一般都会通过爆品的产生来带动用户对于平台的认知,再渐进演化出其他衍生产品。

后一种逻辑下,平台的运营在前期最为重要的则可能是规则和针对某些“共同痛点”式服务环节的建设,例如淘宝上的交易,早期最大的痛点是“信任”,于是就有了支付宝和评价体系的故事。唯有解决了这样一些关键服务环节,才有可能批量拉动数据的上涨。


此前大半年时间内,知乎Live一直是个半封闭测试的项目,虽然已经上线,也有了一些不错的数据,但此前在知乎站内,除了Feed流以外,从未给到它一个核心的流量入口。

但,4月,知乎官方不声不响的启动了一系列新动作,或曰一套组合拳,还是蛮值得关注的。


这些新的举措,比较重要的部分,我提炼后分享如下:

  1. 知乎Live开始收取分成,并为讲者代为交纳税款。分成方面收取比例为30%,但目前知乎官方会给予20%的补贴;

  2. 收取分成的同时,知乎官方将会全面开放更多对于Live的流量支持。据了解,在知乎APP内,或许很快就会出现Live的直接独立Tab入口;

  3. 知乎Live将会全面开放申请门槛,允许所有人申请举办Live。

  4. 开放申请门槛的同时,知乎Live对于讲者实行实名认证制。且,对于开设Live次数不够多、评价还不够多的讲者用户,会收取500元的押金;

  5. 知乎Live同时启动“7天无理由退款”制度,即Live开始后7天内,如果用户没有听取超过15条讲者分享的语音内容,均可申请无条件完成退款;

  6. 知乎Live将会进一步强化评价体系,同时对于讲者提供更多版权服务。知乎官方已跟淘宝、闲鱼等最常会出现盗版内容的平台建立了快速沟通渠道,可协助讲者跟进处理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

  7. 知乎官方会依据话题相应的专业领域,以近似“专人负责制”的方式来推进各领域的内容建设(其实有点类似于电商平台的品类运营),甚至是,知乎官方可能会尝试在各话题下去建立起来一个“知识图谱”,借此对于讲者的话题策划和用户的购买决策都产生更积极作用。

  8. Live中开始支持小视频。


针对以上这几点,我个人有一些如下的解读和思考:


我个人认为,知乎Live要想在现在数千万收入流水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变成一个至少十几亿营收的东西,可能至少需要解决如下5个问题——

A:个人用户进入后的购买决策逻辑问题。例如,假如我对一个话题感兴趣,我怎么判断一个讲者是否靠谱。或者,我同样对运营这个话题感兴趣,但现在有10个人都在讲,我怎么判断哪个适合我?如果用户出现判断或决策困难,最大可能就是他们会流失。

B:针对个人用户的权益保障和重复购买问题。比如说,用户买了一场Live感觉被骗了,或者甚至讲者根本没来讲怎么办?

C:优秀讲者和优质内容的筛选过滤问题。典型如,作为平台,我如何才能把优质的内容筛选过滤出来,并展现推荐给用户?这中间能否形成一套标准机制运作?

D:讲者尤其是优秀讲者对于平台的依赖性问题。比如说,假设我已经知名度非常高了,这时候我还要使用Live的理由是什么?

E:新讲者的持续产生问题。


我认为,在这一系列动作得以落实和开展后,上述问题中的B、D和E,或许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但A和C,可能还需要继续观察。

上述举措中,可以明显看出,举措4和5对应的是问题B,举措2和6对应的问题D,而举措3对应的则是问题E。

这几点,都算得上对症下药,本次相应措施出台,方向和发力点基本都到位,后续还存在问题,无非就是微调,比如,假设对用户的权益保证发现还不够,也许知乎会考虑进一步出台“必须免费试讲一场Live后才可开启收费Live”等措施。


这里可以尤其提一嘴的是,针对问题D,知乎有一个其他平台都不具备的巨大优势:知乎的海量用户和流量,本身就不是强依附于“个体”的,而是依附于整个知乎的站内生态、关系链而存在的,这导致了,你可能是一个知乎大V,但当某一天你决心要离开知乎时,你可能会发现,你其实很难把你在知乎上积累的这些粉丝直接迅速带走到其他地方。


这个前提,加上知乎官方在整个“知识交易”链条上如果能帮助讲者处理好类似版权、客服、课程文案包装等看似琐碎但实际上又完全躲不掉的问题,让讲者可以专注到内容设计和打磨上去的话,我认为是能够形成讲者对于平台的依赖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