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世界很大很精彩,值得好好度过。读书写字、理财投资、健身运动、旅行美食,一个都不能落下,请努力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财富与人生价值(致有缘人)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 公众号  ·  · 2018-10-08 10: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反过来说,现在的人,内心总是有很多压力、焦虑,还有很多烦恼,我们被烦恼都抓住了,于是我们在身上背的这个担子越重,就越不容易开心。


03


第三个问题利益和道德。


在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个话题就是义利之辩。


我们上学的时候读过《梁惠王上》,梁惠王问孟子,你到我这里来,你对我有什么好处。孟子说,你不要讲利益嘛,你要讲道德,讲怎么样对这个社会有好处。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无形中容易把利益和道德对立起来。当我们讲利益的时候,人家就会觉得你讲利益,小人也,就是不道德的表现。反过来说,如果你讲道德,那么你就不应该讲利益。


我觉得这个观念是不对的。因为这个观念会造成一个不良的后果,它会使人对道德产生一种恐惧感,觉得道德对我没有好处,那么我为何要讲道德了。


还有一种情况,很多人内心是想着利益的,可是嘴巴上不好意思说利益,于是嘴巴说道德,内心讲利益。他不敢这么坦诚地讲,这就造成了一种伪君子的产生。


这是传统错误的观念带来的不良的效果。


那么从佛教的角度该如何正确认识利益和道德的关系。


首先,追求利益和道德本身是不冲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世界上要生存,过好日子,首先是要有物质的利益,物质财富。如果没有物质财富,我们就无法生存。如果生存都谈不上,那么谁来讲道德呢。


当然,利益这个范围非常广泛。比如说追求物质财富是一种利益,同时我们追求精神财富,它是一种更高更大的利益。我们学佛的人要不要讲利益,其实学佛也是为了追求利益, 佛教里《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到,我们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为了获得两种利益,一种是现前的利益,还有一种是究竟的利益。


现前的利益是使我们通过学佛修行做善事,可以让我们保有一个完美的人生。我们通过学佛,做善事,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这样的一种利益,不仅仅这一生可以如此,你只要通过因果多做善事,生生世世都可以保有这样的完美的人生,让你的福报和幸福可以持续发展。


另一种是永久的利益,究竟的利益。究竟的利益就是成为佛陀,成就大智慧,大慈悲,彻底地解除生命内在的迷惑和烦恼,同时还具备佛陀一样的人格。那么我们不仅仅在这一生不会有任何痛苦,在未来的人生里还不会有任何痛苦,我们不仅仅解决自己的内在迷惑和痛苦,我们还可以帮助芸芸众生解决生命内在的痛苦。这就是究竟的利益。


在佛教里有一部经典《金刚经》,佛陀在《金刚经》里反复说一件事:你读这部经典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都知道,《金刚经》是讲空,但佛陀又在说,一个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全世界的财富)去帮助别人,你能得到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但如果一个人是学习《金刚般若经》的智慧,你所得到的利益和好处,要超过你用世界全部的财富去帮助别人所得到的好处。


大家听了之后可能觉得有点玄乎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乎。


我们想一下,你拥有再多的财富,其实对你的生命来说,你能用多少?你拥有再多的财富,但如果你内心里还有很多的困惑和烦恼,你也是过得不开心。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学了《金刚经》的智慧,他可以消除内心所有的困惑和烦恼,那么他不仅仅可以让他这一生的生命得到究竟的快乐,也会让他生生世世都能得到永恒的快乐。


这个《金刚经》的利益是不是很大啊。所以佛法它不是不讲究利益,利益跟道德其实并不矛盾。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它只要利益不要道德,这才使得利益和道德对立起来。我们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赚钱是要有道义的,但是我们今天的社会,佛教思想的传播,传统文化的教育非常薄弱,所以我们现在的人,缺少一种信仰的追求,缺少一种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比如说信仰所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有一本书叫做《人生五大问题》,讲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命运是怎么一回事,人为什么活着,这些是大问题。相比之下,我们现在追求的财富、家庭、事业,这些都是属于小问题,这只是这一生短暂的时间里跟我们发生关系的。而我刚才讲的五大问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到你这一生,它会关系到你未来的生命,尽未来际的生命。


你如果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你不仅仅解决了你这一生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尽未来际的生命。否则,你们忙来忙去,最多解决几十年的问题,而且这几十年的问题,你也解决不好。


所以当一个人拥有信仰的追求,他就会去追求更高的意义和价值,自然有超脱的心态,他会知道当前的事业、家庭、财富,只是暂时的问题,不是永久的东西。


如果没有一种信仰的追求,我们就会把现实拥有财富情感的这一切,当作是自己的一切,这些东西一旦变化,你就完蛋了,你就找不到生命活着的理由了。


总体上来说,今天的人是比较堕落的,我们都是在追求一种物欲的生活,缺乏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典范。过去我们总说,儒家有很多圣贤,佛教也有很多圣贤。一个社会要有人格典范很重要。


人,有各种各样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从小在内心都会有一种向往——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说我们总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高尚的人,人格高尚的人,比如这个时代,什么样的人粉丝最多,多半是明星或者企业家,其实基本上都是跟财富和娱乐有关系。


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社会的价值导向。人们缺少一种对智慧对慈悲,缺少对圣贤的一种向往和追求,那么这跟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薄弱,以及对信仰的这种缺乏,有相当的关系。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社会需要道德,但是我们看不到这个道德的价值。因为道德的作用不在于道德本身,而在于道德背后的原理。


比如说我们会向往一种高尚的人格,这就是我们的信仰,当我们以这样的人为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自觉去遵守道德。


还有道德背后需要一个因果的原理,我们要了解到,因果也就是道德的行为,它会有结果。这种结果会使得我们的生命增价,未来会使得我们的生命得到提升,会让我们未来的生命变得很有福报。当你与人为善的时候,这种善的行为,它对你自身的成长,以及对社会而言,都会有一种良性的回馈。这里面就隐含了一种心理学,也隐藏了一层人生的因果。


这个因果在佛教里会说的特别清楚。如果我们没有学过佛学,我们总觉得,当我们去遵循一种道德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是吃亏了,感觉对自己没有好处。这是因为你看不到道德的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