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智库
我们是中国最大的移动医疗新媒体《医学界》的调查研究部门。致力于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医疗业的新现象、新方法、新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智库

“体重管理门诊”如何建?这些三甲医院给出示范

医学界智库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4-07 18: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用了7分钟谈“体重管理”,称会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

随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喊你减肥”的号召。上至大三甲,下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体重管理门诊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相继开设。

一些从事肥胖症诊疗多年的医生、医院也感觉到了积极变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向“医学界”介绍,近期肥胖门诊患者激增。

不过,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专家呼吁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有专家告诉“医学界”,要警惕一阵风做减重、一窝蜂建肥胖门诊,“病人多了,对我们(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设过程中的规范化、专业化,非常重要。”

近期,“医学界”就如何建设“体重管理中心”这一话题,与两位业内专家展开对话,他们分别是: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中心主任杨景哥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症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症诊治中心主任曲伸教授

以下是对话实录,已经专家核准,部分内容经编辑处理。

医学界:能分享一个让您印象深刻,因体重而影响到健康、生活质量的例子吗?

曲伸: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D:\WeChat Files\wxid_2992309922522\FileStorage\Temp\fcfb8daeaadd5b004c9a536361a6ae2.png

曲伸教授


肥胖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等差异。尤其是东方人,普遍胖不起,一胖脂肪就往内脏跑。因此,相同体重下,东方人的内脏脂肪就多过西方人,肥胖带来的危害也更大。

肥胖和200多种疾病有关。在我们接诊的肥胖患者中,大多合并一种以上疾病,包括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肪肝、心脏病、不孕不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以及不易被重视的尿失禁、关节损伤等。

因此,肥胖不是社会上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就能解决的问题。它属于慢性病、易复发,需要长期管理。这个专业需要大量政策支持。

杨景哥教授: 我们遇到过体重指数(BMI)达90的患者(编者注:以身高1.7米推算,患者体重约260公斤)。曾有近10位患者因肥胖伴心衰、呼吸衰竭等来院,结果没来得及接受治疗就病逝了。

医学界:能介绍一下贵院如何建设体重管理相关门诊/中心吗?

杨景哥: 2000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开展第一台减重手术,迄今已积累6000例减重手术经验。2024年12月,我们在此前基础上,揭牌成立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中心。

D:\WeChat Files\wxid_2992309922522\FileStorage\Temp\5c04a37d8397054379aee5a2c0f228b.jpg

杨景哥教授


中心体系下有十几个科室。其中,减重代谢外科发展时间长、诊疗经验丰富,所以是中心的牵头科室。

除减重外科,中心还有5个核心科室,包括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科、儿科和精神心理科,以及一系列辅助科室,如心内科、运动医学科、精神医学科、康复科、睡眠医学中心、内镜中心等。我们会要求这些科室固定1-2位专家,参与日常诊疗。比如接诊到肥胖症合并高血糖患者时,就会请内分泌科固定医生出马。

中心不是单独的核算单元,采取相对固定的专病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中心每天都有门诊,挂号、分诊、多学科诊疗、身体成分分析、抽血检查、支付,都能在诊间完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港剧剧透社  ·  出外不用老公接送?香香放心去
8 年前
珊瑚橘  ·  中国航母排名跻身世界第二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