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具体而言,中信建投双项第一主要归功于“债券”业务。数据显示,中信建投的债券发行规模与承销家数,均远超后来者;比如“承销家数”离第二名相差156家,离第十名相差327家。
同时,由中信建投保荐的15家IPO项目在2016年成功上市,且平均募资规模较大,融资额合计187.31亿元;与之项目家数接近的广发证券,共有16家IPO企业上市,然而募资规模仅有70.84亿元,不足中信建投项目规模的一半。而中信证券保荐的首发项目最多,共有19家,然而募资规模亦不及中信建投,仅有119.02亿元。
增发方面,“募资规模第一名”则为中信证券,增发募资合计1231.35亿元,承销40家。相较下,承销家数最多的中信建投共有46家,然而,募资规模还未到中信证券一半,仅有595.58亿元。据深圳一名保代在3月8日向记者介绍,中信证券上市公司资源较多,且大多为大型企业,因此募资需求相应较大。
从承销收入来看,中信证券收入最高,达13.07亿元;广发证券排名第二,共有10.18亿元。
细分领域中,首发“最挣钱”依然是中信证券,“落袋”8.30亿元。但若以平均承销费来算,单个项目承销保荐费最高则是中金公司。据wind统计,中金公司平均保荐承销费为5563.12万元。
IPO承销保荐费用差距较大,项目收费从1500万到6000万不等。东海证券平均承销保荐费为1528.05万,为行业最低,另有7家小型投行的平均承销保荐费用低于2000万元。
而再融资承销费用,则显示出与IPO完全不同的特点。西南证券(600369.SH)以4.61亿元的承销收入揽下增发“最挣钱”的冠军,主要原因来自西南证券在2016年操刀多起并购案例。
从项目平均承销费来看,中小型券商均占“承销费最高”和“承销费最低”的两头。
3月8日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分析指出,“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承销保荐费,第一项目募资规模越大,往往承销费越高;第二不排除一部分小型券商低价竞争抢市场。”
但他也同时表示,在IPO上,大券商服务优势明显,价格相对较高。但在增发方面大券商的承销费率普遍接近。“大型券商的上市公司资源比较多,也相对稳定。市场在经过充分竞争以后,若不是费率相差太大或是承销商被行政处罚,上市公司一般不会轻易换承销商,毕竟由固定的券商服务多年,上市公司觉得他们对公司历史渊源和经营情况知根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