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果然降了!
LPR“降息”来了
9月20日上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4.20%,5年期以上LPR为4.85%。相比前值,1年期LPR下降5基点,连续第二次下降。
这是第二期采用新形成机制的LPR,此前第一期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
由于此前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同时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所以市场普遍认为第二期LPR利率继续小幅稳步下行是大概率事件。新的LPR也继续反映了前期市场利率下行的影响,未来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将有所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5年期以上LPR没变,说明近期降息拉低了市场利率,但5年期以上LPR没变,则说明监管层防范房贷利率下行的意图(房贷利率一般参考5年期以上LPR),释放不放松楼市调控的信号。
8月20日,新LPR首次报价较此前有所下调,其中,1年期LPR报价4.25%,较之前1年期LPR的4.31%水平下降6bp,较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10bp;5年期LPR报价4.85%。
为什么是降LPR利率而不是MLF利率
分析人士指出,MLF利率下调预期落空,降准之后紧接着“降息”,可能引起“大水漫灌”的误读。在LPR与MLF利率挂钩后,MLF利率变化将通过LPR影响信贷定价。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降准实施后随即下调MLF利率,释放的宽松信号过于强烈。
另外,下调政策利率对汇率影响也需考虑。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人民币贬值与“降息”存在一定替代效应,下调MLF利率不必急于一时。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贷款利率市场化机制初形成,降成本更多倚重压缩LPR与MLF利率利差。与2018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矛盾是货币数量宽松但未能促进信贷规模增长不同,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主要矛盾是市场利率下行但不能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因而利率市场化、LPR定价机制的改革加速推进。在前期全面降准和LPR利率机制改革推进后,降息政策仍然在观望中,坚持以改革的方式降成本,那么就需要通过压缩LPR与MLF利率利差来继续压低LPR报价,并引导贷款利率下行。